第246章 雕版印刷

蕭玠的馬車穩穩停在一家書坊大門外,坊門上的牌匾赫然是“陶記”二字。

  這正是陶家名下的書坊,也是洛陽城內除了工部直管的官營雕版工坊外,民間最大的一傢俬人印刷工坊。

  儘管在前朝時已經有能工巧匠發明出了雕版印刷術,距今已經將近百年,但直到現在,天下絕大多數的書籍還是採用人工手抄謄寫的方式,雕版印刷術更多是用於印製佛經,很少用於印製其他書籍。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因為雕版工藝太過複雜以及印刷成本過高。雕版印刷術中最核心的環節就是製版,但偏偏工匠們大多目不識丁,他們看不懂要印製書籍的內容,只能對照著書籍上的文字一筆一劃刻寫,極容易出錯,可是隻要有一個字刻錯,整個雕版就只能全部作廢,從頭再來,經常有工匠刻廢了上百個木版,才刻出一個能用的製版。

  正是因為受限於此,儘管雕版印刷術已經問世近百年,但從官府到民間,大家還是繼續普遍靠手抄。

  陶家之所以建有這麼大一座書坊,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印刷書籍,而是為了給陶家名下的錢莊印製銀票,只是偶爾也承接一些印刷佛經的活兒。

  因此,當蕭玠告訴陶家,他已經給尚未竣工的書院借到一套完整的經學藏書之時,陶閭本來打算僱一些讀書人去弘文館抄寫這些經學書籍,以求可以在書院竣工之前準備好一套完整的經學書籍,供書院的先生教授學問之用。仟仟尛哾

  但在蕭玠看來,既然想要書院中的學子將來在考場上與世家子弟一較高下,別的世家子弟有的,書院學子也要有,因此書院每一位學子必須人手一套教材。

  雖說陶閭明白蕭玠的想法,但他卻也一時陷入了為難之中,即使這些請來的讀書人再怎麼晝夜不停加班加點抄寫,也絕無可能在短時間內抄寫好這麼多書籍。

  但蕭玠卻主動提出想去參觀一下陶家的書坊,他自然會有辦法去為書院準備足夠的書籍。

  雖說陶閭也不知道蕭玠葫蘆中賣的什麼藥,但他對蕭玠有一種近乎盲從的相信,當即拍板要自己的孫子陶暉陪蕭玠去陶家的書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