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8 章 番外一

舅父仍舊為他扛下了大半壓力啊。

南秦和楚地兩塊離咸陽最遠,面積也最廣闊的地方民心穩定後,其他地方就不足為懼。

齊國也遭遇了旱災,但他們之前不重農耕,豪富靠著商業生活很好,底層民眾過得很糟糕。

現在秦人來了給他們修了水利,分了田地,半島靠海氣候更溫和溼潤,又有海魚補充食物,所以普通民眾過得更好,只是豪富過得不好。

少許豪富想要生事,正好被秦軍剿了抄家賑災,還能多給平民分些田地。

秦國統一天下時,齊國應對最不積極,戳一下跳一下。此次齊國的豪強卻是最先跳出來當排頭兵的。

當然,他們也最先迅速被剿滅。

嬴政見到齊國豪強被殺,齊國賑濟負擔為之一輕後,立刻調整了原本的策略。

他要逼反中原。

從舅父口中,嬴政知道“祖龍死而地分”,他離世不到一年天下皆反。

他活著的時候,那些對秦朝有反心的人都不敢輕舉妄動,暗自蟄伏積聚勢力。

那麼他為何不乾脆在自己能控制局勢的時候激發矛盾,再滅一次六國?

另一個時空的自己不能這樣做,是因為國土面積太大,能為官吏者太少,秦朝地方政權基本處於半失控狀態,能為官者皆是六國舊士人。

他卻有曾大父、大父和先父的遺澤——學宮制度。

十幾年的時間,學宮學府學院三級教學機構,足以從零開始培養出一批精通秦律、認可秦人身份的人才。所以就算多滅一些六國舊士人,地方上也不會缺人當官吏。

但逼反也是個技術活。

嬴政既要逼反六國舊貴,又不能失去民心。那麼這個“民心”就要先解構,分出他需要的和他捨棄的。

平民很容易爭取。嬴政還要爭取那些與舅父一樣天真理想的士人的心。這些人,將來也會成為他完善地方統治的基石。

嬴政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

這次會議上,他沒有讓長輩來。

張良、蒙毅、韓非、李斯,還有一個滿頭霧水混進來的兩個人,李汨和藺閒。

李汨是李牧的兒子,藺閒是藺贄的兒子。他們都聽從父輩的囑咐,沒有因為父輩是嬴政的長輩而與嬴政親近。

雖然嬴政見過兩人幾次,但兩人都一直對嬴政畢恭畢敬。

他們也準備遵從父輩的計劃,將來無論是在朝還是外放,都需要藏拙,不能身居高位。

藺家和李家已經足夠輝煌。兩家人都深知過猶不及,所以下一次家族再輝煌時,當是他們孫輩,而不是父子同朝為官。

反正等藺贄和李牧幹不動的時候,他們孫兒也都長成了。

蔡澤也是這麼想。不過蔡澤的兒子不需要蔡澤規劃路線,因為他一頭扎進了工匠活,根本不讀書做官。

李汨和藺閒對視一眼。

李汨:君上讓我來送文書,然後就扣著我不准我走了,你呢?

藺閒:一樣。

兩人頭上冒出冷汗。他們感覺自己被騙了。

藺閒深呼吸,倒地翻滾:“啊,我中暑了。”

李汨:“?!”

他在藺閒滾了兩下後,才回過神,對秦始皇道:“臣把藺詹事送去就醫!”

秦始皇站起來,走到藺閒身邊,狠狠踹了滾地的藺閒幾腳:“朕從小被藺伯父帶到大。藺伯父都瞞不過朕,你如此浮誇,豈能騙過朕?起來,否則朕給你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