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 258 章 荀子獻計謀

“燕國覆滅近在眼前,只剩下楚國。以秦國目前之力,不需要任何計謀,堂堂軍勢,即可碾壓楚國。”荀子喝了一口茶,“你該想一想統一後,需要做什麼事了。”

秦王政道:“寡人會先免天下一年賦稅,承諾一年不動徭役和兵戈。”

荀子嘴角浮現微笑:“你能忍住?”

秦王政嚴肅道:“能!”

荀子笑著搖搖頭:“和荀翁說實話。”

秦王政臉上的嚴肅表情垮了:“荀翁,賦稅肯定免。至於徭役和兵戈……咳,在農閒的時候徵發平民在家鄉附近修水渠修路是為了平民好,不算徭役;各地秦軍剿匪,也不應當算兵戈。”

荀子笑著嘆氣:“可以,你心中有數就好。只有這樣?地怎麼分?”

荀子一下子問到了重點,秦王政在心裡嘆了口氣。

“寡人定要兌現軍功。”秦王政道,“然後重新編撰戶籍,分地。”

荀子道:“地哪裡來?”

秦王政道:“宗室之地。”

荀子道:“不夠。”

秦王政無奈道:“荀翁……”

荀子道:“六國卿大夫的地,你會全部收走,然後給他們重新分地,是嗎?”

秦王政板著臉道:“如果他們肯在秦國做官,也可多留一些地。”

荀子搖搖頭:“你這會掀起很大幹戈,不能這樣做。”

秦王政道:“軍功必須兌現。”

朱襄給秦王政說了“未來之事”後,與秦王政自己在夢境中的記憶相對應,秦王政察覺了自己統一天下後最大的失誤——田地分配。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安撫天下士人,命天下人自實其田,放棄土地再分配的後果不僅是六國舊貴把持地方,還寒了為秦國征戰的兵卒的心。

秦始皇對此的應對是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蠻夷的地可以隨便分配,能夠償還軍功拖欠。

然而,以朱襄的話來說,秦始皇的地理地質和農學都學得不好。北邊乾旱,南邊瘴氣,環境都十分惡劣,分那裡的地不是獎賞,是流放。

秦兵要的是東方肥沃土地,是要去中原享福,不是立了功還被流放到北邊南邊受苦。

何況南征北伐又多了許多徭役兵役,立刻軍功本來不僅能分得田地,還能免除徭役。這承諾又被毀了。

秦皇失諾秦人,秦人便讓秦皇失去天下。

這“秦皇” 不是單指秦始皇,而是指秦朝的皇帝。秦始皇也罷,秦二世也罷,這是秦朝皇帝和秦朝子民的約定,是國君與民心。

朱襄告訴秦王政,後世劉邦得到天下之後,就吸取了這個教訓。

劉邦在一窮二白連拉車的同色馬都湊不齊,國內有異姓王虎視眈眈,北方有匈奴蠢蠢欲動的處境下,仍舊先咬牙兌現了所有跟著他征戰的關東關中兵卒的田地。

同時,劉邦還給留在關東安家的兵卒免六年徭役,給願意去關中安家的兵卒免十二年徭役。

在皇位之外的事上,劉邦都很講義氣,哪怕是對兵卒。

這是秦王應該學習的地方。

秦王政深以為然。

他首先是秦王,然後才是秦始皇。所以奪得天下之後,他應該先給跟隨他南征北戰的秦人好處,才能惠及天下人。

這就是舅父所說的“基本盤” 。

秦始皇對功臣很好。但因為他從質子到太子再到國君,都沒有機會接觸到比他地位更低的人,所以他沒有看到普通的黔首,也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功臣,於是犯下“君欺民”之錯,降低了自己的聲望和秦皇的威儀。

秦王政當效仿某“真·秦二世”,首先讓秦人吃飽了,再說安撫六國的事。

所以就算要大動兵戈,就算要再拉著秦軍統一一遍天下,秦王政也要兌現承諾。

他相信,只要自己這樣做,無論六國舊貴復叛多少次,大秦的軍隊依舊能將他們輕鬆碾碎。

但荀子應當是不願意再動兵戈的,所以秦王政故意沒有說清楚。

可荀子一直追問,唉。

秦王政看著荀子的眼神中帶了些埋怨:“荀翁知道寡人會如何做,也必須這樣做,何必逼寡人與荀翁吵架。”

荀子瞪了這個說著說著就要向長輩撒嬌的孩子一眼,道:“誰要和你吵架,說正事!”

秦王政道:“寡人所說就是正事。”

荀子瞪著秦王政,秦王政理直氣壯地看著荀子。

荀子嘆氣:“唉,我不是說你不應該做分地的事,而是你這樣做太直接,你可以委婉一些。”

秦王政問道:“荀翁有何更好的提議?”

荀子道:“朱襄在南邊開闢了許多田地,常抱怨田地肥沃,但人力不足。你可用南秦田地換中原田地,讓他們遷徙到南秦去。”

秦王政皺眉:“但若是這樣,他們會不會令南秦動盪?”

荀子笑道:“世卿貴族的田地並非一家一戶所有,而是一族所有。你令家中有才或曾經為高官者來咸陽,然後遣散他們的宗族去南秦。”

秦王政想了想,明白了荀子的意思:“把他們的宗族打散?”

荀子道:“只要宗族散了,人心也就散了。一些田地而已,王可以慷慨一些。現在天下很大,人丁很少,王現在不缺田,只是不能讓他們聚集起來。”

秦王政笑道:“南秦經過舅父多年經營,富庶之名響徹天下。寡人遷徙他們去南秦,是禮待他們。”

荀子道:“確實是禮待。但要你先做出奪走他們田地的動作後,再讓其他人勸諫,假裝退後一步,這才叫禮待。”

秦王政心中感嘆無比。

不愧是荀翁。荀翁若是再年輕一些,他當讓荀翁完全接手相國之責。

儒家在和平年代,確實很有用處,怪不得後世都是儒皮法骨。

秦王政道:“那就依荀翁之計。”

秦王政想了想,道:“優待六國舊貴的上書,就由韓非來吧。”

荀翁道:“那趙國的春平侯不還在咸陽無所事事嗎?他就算無才,只要能識文斷字,一些普通官吏按部就班的工作總能做。也該讓他出現在朝堂,分擔韓非的壓力。”

秦王政道:“寡人採納了韓國的宗室和趙國的宗室的意見,可見對六國宗室並無惡意。六國宗室若有本事,寡人很歡迎他們入朝為官。”

荀翁滿意地點頭:“為王者,當有如此心胸。”

果然不愧是他從小看到大的孩子,一點就通。

……

時至七月末,朱襄又得到了秦王政的信。他看到荀子和秦王政合謀之計,不由失笑。

換地啊。

下次是不是也要讓豪強輪流去給秦皇守陵,來個“五陵少年”了?

他那個歷史中,是漢朝摸著秦朝過河。在這個世界,該輪到秦皇摸著漢皇過河了嗎?

如果讓另一個世界的漢朝皇帝知道……他想起漢朝是唯一一個皇帝讓史書大肆吹捧自己的對手,認為把敵人捧得越高,越顯得自己牛逼,而不是抹黑對手的朝代。以漢朝皇帝,特別是漢高祖劉邦的性格,大概只會得意洋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