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215、第 215 章(因為過年,兩方大軍都掛起...)

  朱亥從未去過南方,不知道路有多遠,不知道途中會花費多長時間。

  他只知道一直南下,看見江水,再順著江水往東走,就會到達一座名為廣陵的城池。

  朱襄公就在那裡。

  終點就在那裡。

  ......

  魏王和楚王很快就得知了此事。

  其他國君也都很快得知了此事。

  魏無忌已死,燕國率先退兵,擔心趙國退兵之後攻打燕國。

  趙國也擔心燕國偷襲趙國,急忙退軍了。

  韓國愣了一下,發現除了當事人的兩個國家,其他人都跑了,也慌慌張張跑路。途中遇到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跑來瞅瞅的廉頗,還折了些後勤輜重。

  魏國與楚國繼續僵持,等待各自國君的命令。

  項燕雖然說退兵,但李園不肯,說必須等楚王的命令。項燕只能等。

  陣前放話放得再痛快,有李園在這裡,項燕便不能說退兵就退兵。

  項燕對李園的憤怒又增加了一層,猜到李園在故意針對他。

  李園確實故意針對項燕。

  他是政斗的一把好手,冷靜下來之後,怎麼會看不出項燕想要以此事揚名的心思?

  他自己因為春申君的事,不可能借此事揚名,頂多不繼續損耗自己的名聲,所以絕對不會讓項燕藉此事揚名。

  李園對自己的本事很有自知之明。

  若論才幹功勞,他絕對當不了令尹。他所能依靠的只有楚王的寵信。

  他忌憚項燕這個很有能耐的將領,更嫉妒項燕雖然不是羋姓封君,卻也屹立於楚國他姓封君前列不倒的地位。

  李園很擔心楚王用項燕替代自己為令尹。

  楚王比魏王先得到這個消息。

  其實戰場離魏國國都大梁更近一些。

  但魏國將領在寫信時斟酌了許久,其中幾度思索要不要在送信的時候直接掛印離開,以免被魏王遷怒。

  就算不被魏王遷怒,他都對魏王有些失望,不想繼續留在魏國為將了。

  但思及自己家人還在魏國,魏國主將猶豫了許久,還是將信送出,沒有掛印離開,只是做好了逃跑的準備。

  李園沒有這些顧慮,信很久就送到楚王宮中。

  他自認為信陵君之死賴不在他頭上,心底甚至還挺高興的。

  李園排擠楚燕主帥項燕,自己微操指揮前線軍隊,吃了許多虧。

  魏韓趙聯軍的勢頭本來壓過了楚燕聯軍,他正在為前線戰況心焦,考慮要不要對項燕服軟,請項燕領兵救火。

  現在魏韓趙聯軍敗退了,豈不是說明他前面所做的都成了功勞!

  他李園領兵作戰,擊退魏韓趙三國聯軍,其功勞足以封君!

  而且他還成功阻止了項燕想以此事揚名,企圖更進一步的謀劃,怎能不欣喜?

  信送到時,楚王正在親自煉丹。

  展開李園沒怎麼添油加醋,幾乎照實描述的書信,楚王渾濁的雙眼清明瞭一瞬。

  他看著看著就笑了,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好,好,不獨寡人,不獨寡人!"楚王笑道,"黃歇啊,你看,魏無忌也下來陪你了。這世上不僅寡人一人昏庸啊!"

  內室裡的宮人和方士聽到楚王的話,都嚇得跪下,臉緊緊貼著地面,身體瑟瑟發抖。

  能在楚王身邊伺候的人都很聰明,聽到楚王自己說自己昏庸,他們擔心會被楚王殺死。

  楚王揮揮手,很快就有人把這些宮人和方士殺死,用他們的血肉煉丹,如他們所想的那樣殺死了他們。

  看完信,殺完人後,楚王難得親自下令,讓沿路楚國和南楚國官吏、封君都出兵護送朱亥南下,厚待朱亥。

  南楚君迅速發詔跟隨楚王命令。

  楚王還親自為信陵君寫了祭文。

  他說信陵君辱楚國,且信陵君活著就是楚國的大敵,魏國有信陵君而強大。所以身為楚王,信陵君必死。

  但他又惋惜信陵君的才華,嘲笑魏王的昏庸。

  寡人要殺信陵君,是因為信陵君賢良;你魏王要殺信陵君,難道也是因為信陵君賢良嗎?

  楚王寫完祭文之後,留下一眾膽戰心驚的人繼續煉丹。

  許多人都以為楚王醒悟了,要為春申君平反。

  但楚王的信裡似乎有後悔殺春申君之意,卻沒有理睬任何想為春申君平反的卿大夫的上書。

  寡人怎麼會錯呢?

  對吧,春申君?你當時教導寡人,國君不能有錯,若有錯該由臣下承擔。這樣才能保住國君的威嚴。

  這可是你說的。

  楚王的眼神繼續渾濁,繼續每日不理政事。

  李園擔心了一段時間,見楚王一切如故,拍著胸口,放下心來。

  魏王得知此事時,天下人都得到了魏王逼死信陵君的消息。

  魏王先痛罵謠言。他說自己只是憂心魏國,這話也是私下哀嘆擔憂,從未想過逼死信陵君。

  之後他痛哭流涕,派出使臣南下,去迎信陵君的棺木回魏國厚葬,落葉歸根。

  魏王哭得暈倒在地,據說好幾日滴水未進。

  一些罵魏王的人見魏王這樣悲痛,都停下了謾罵,感嘆魏王或許真的沒有想過逼死信陵君,只是因為誤會才導致悲劇。

  他們不知道,魏王在聽到魏無忌死亡時,差點笑了出來。

  魏王當然知道魏無忌之死對魏國的影響有多大。

  他理智上越清楚,感情上就越痛恨。

  若一個人從小到大拼盡全力努力,也比不過自己的弟弟。

  父母長輩誇獎魏無忌,朋友屬下敬佩魏無忌,連他的敵人都稱讚魏無忌,眼中從來沒有他這個魏國太子、魏國國君。

  他怎麼能不盼著魏無忌去死?

  可魏國需要魏無忌,他不能殺魏無忌;而魏無忌又心性堅毅,他怎麼壓也不垮。

  就算被驅逐出了國外,魏無忌還能繼續揚名,讓世人繼續痛罵魏王不悌,魏王昏庸,痛罵魏王有眼無珠!

  為什麼魏無忌不識相一點,早早認清他的存在就是對魏國國君的侮辱?不早早選擇一條不讓兄弟反目的路?

  魏王圉把自己獨自一人關在屋內,一邊喝著酒一邊放聲號哭,號哭時又忍不住暢快大笑。

  他又哭又笑,似悔似悟,好似完完全全瘋了。

  無忌啊無忌,你終於死了。

  無忌啊無忌,你怎麼死了?

  兄長之前不是一直這樣啊?責罵你,壓制你,驅逐你。你不是一直都無所謂嗎?

  我不過是私下隨口說了一句酸言酸語,不僅沒有派人斥責你,甚至這次連你的帥印都沒奪走。

  你為何就承受不住,肯去死了!

  魏王圉的笑聲終於完全變成了哭聲。

  他哭得暈厥,哭得幾日滴水未進,全靠御醫灌米粥保命。

  不是裝的,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