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212、第 212 章(朱襄覺得自己突然有本事教...)

  聽了朱襄的話,有的人懂了,有的人沒懂。

  朱襄對不懂的浮丘和韓非道:"若是你們老了致仕歸家,是想一直待在家裡什麼都不做,還是領一個能隨時看到最新版本書籍的書籍管理員工作?"

  浮丘和韓非立刻就懂了。

  李斯嘀咕:"老了也不一定致仕。"

  他就想在相位上做到死!

  朱襄拍著李斯的肩膀道:"你如此想為秦國鞠躬盡瘁是好事。政兒,記住了,以後李斯致仕絕對不準。"

  贏小政道:"好。他若致仕,我就把他外放到最偏遠的地方當郡守。"

  李斯的新老友人都笑了起來,只有李斯笑不出來。

  犧牲李斯一個人的笑容,讓更多的人笑出聲來,這很划算。

  朱襄和嬴小政都滿意地笑了。

  李斯看著朱襄公和太子政的笑容,心裡憋屈無比又不敢生氣,只好狠狠瞪了傻笑的韓非一眼,在小本本上記了韓非一筆。

  韓非見李斯瞪他,不明所以地回了李斯一個詢問的眼神,然後繼續笑。

  李斯:"......"總有一天,他要被韓非氣死!

  嬴小政繼續更改著他的功課,都更改了幾月還沒把最終版本交給朱襄。

  或許他自己也明白,得不出一個完美的結論了。

  又是一年秋收。

  朱襄的信到了咸陽城,也到了信陵君手中。

  子楚看到朱襄寫的信時,先被朱襄寫到前面的"我是你老師,快,叫老師"的話氣到。

  子楚一拍桌子:"看到朱襄得意洋洋的語氣,我就想給他兩拳!"

  蔡澤道:"但朱襄確實是君上老師。"

  藺贄道:"真的?真如朱襄所說當眾拜師?我好像確實聽朱襄提起過。"

  蔡澤點頭:"是。"

  藺贄笑道:"哎呀,君上,既然都拜師了,看來只能叫朱襄公一聲老師了。"

  子楚冷笑:"寡人敢叫,他敢應嗎!"

  藺贄道:"當然敢應。朱襄不僅敢應,還會揹著手,抬著下巴,得意洋洋叫君上一聲'學生'。"

  子楚:"......"

  他轉移話題:"朱襄說自己居然誤打誤撞教了政兒為君之道,他是在開玩笑還是真的蠢?沒有一點自知之明?"

  藺贄道:"真的蠢。"

  蔡澤道:"沒有自知之明。"

  子楚道:"來看看他寫的什麼,怎麼能把政兒給為難成那樣。"

  子楚開始看,看一頁紙,給藺贄和蔡澤一頁。

  看完後,子楚沉默了。藺贄和蔡澤都在揉太陽穴。

  藺贄開玩笑道:"君上,朱襄這位老師的功課是不是很簡單?他讓君上趕緊做好功課送給他檢查,君上想好寫什麼了嗎?"

  子楚瞥了藺贄一眼:"寡人就讓丞相代筆了。"

  蔡澤深深嘆了口氣,打斷子楚和藺贄的貧嘴,道:"朱襄提的問題很尖銳。君上,你確實應該從現在開始考慮。"

  子楚:"......"

  他也開始按壓太陽穴。

  朱襄啊朱襄,你這個功課真的太難了。

  "多召集一些人來討論吧。"藺贄恢復到嚴肅工作狀態,"國家大事,需要群策群力。"

  蔡澤道:"秦國統一天下之後,軍功制確實就推行不下去,需要有新的官吏選拔方式,學宮制度就是嘗試。沒想到學宮制度也有這麼大的弊端,唉。朱襄怎麼不一開始就提出來?"

  藺贄道:"可能原因是他對政兒所說的那樣,步子太大扯著蛋?"

  聽到這個粗俗的比喻,子楚和蔡澤的嘴角都在抽搐。

  朱襄給子楚"佈置功課",讓咸陽城這群本來就事情很多的君臣們又多了一件操心事。

  信陵君接到朱襄的信時卻很閒。

  信陵君擅自出兵救了趙國,趙王最開始對信陵君很是感激,但很快,邯鄲城就有了不和諧的聲音。

  身為趙國將領,信陵君怎麼能私自出兵?他到底有沒有把自己當趙國的將領?

  信陵君得知這件事之後,就開始打包行李,趙王一旦讓他交出兵權,他就立刻離開。

  信陵君如此爽快地準備離開,是因為魏王又差人寫信要和他和好了。

  廉頗時不時揍魏國和韓國一頓,讓魏國和韓國都很緊張。

  魏王終於又想起了自己那個厲害的弟弟,寫信讓信陵君回國,要拜信陵君為相。

  他總是這樣,需要用信陵君的時候就招呼信陵君回來,猜忌信陵君後就把信陵君逼走。

  信陵君也知道自己的兄長就是這樣,但每次他都會"上當"。

  這有什麼辦法?信陵君是魏國公子,他想要保住魏國。就因為這個原因,魏王無論讓他多寒心,但只要讓他回魏國,他就會回去。

  信陵君的門客已經習慣了抵禦北胡的生活。

  這裡的生活雖不精緻,但很肆意。既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也沒有那麼多禮儀約束。

  信陵君和他的門客們都是典型的遊俠性格,不喜歡太多的約束。

  見信陵君被魏王說動,他的門人都勸說信陵君。

  連家人在魏國的人,都勸信陵君不要回魏國。

  雖然現在魏王看上去反省了,但下次魏王再猜忌信陵君,信陵君恐怕沒有機會逃出來了。

  長平君都寫信讓信陵君留在趙國,信陵君不是答應長平君了嗎?

  信陵君正猶豫時,春申君的事傳到了他的耳中,讓他想要回魏國的計劃暫時偃旗息鼓。

  他看到春申君,就像是看到了自己。

  信陵君不僅寫信讓春申君來趙國與他一同戍邊,還做好了讓門客去救春申君的準備。

  他還聯繫邯鄲相熟的趙國宗室,請他們說動趙王,邀請春申君入趙。

  信陵君是平原君的妻弟,與趙國宗室許多人都很熟悉。

  即使平原君已經去世了很多年,但在宗室中的影響還在。

  再加上信陵君自身的聲望加成,許多已經不理朝政的趙國宗室長輩都入宮勸說趙王,接春申君入趙。

  趙王當時已經聽從身邊更年輕、更激進的大臣的建議,也加入了離間楚王和春申君的行列。

  但聽宗室長輩們一說,他也覺得春申君這麼厲害,如果能入趙為他所用,好像也很不錯,便派出了人去接春申君。

  他派出的人還沒有出趙國的邊境,春申君就已經被楚王賜死。

  使臣回來時,告訴趙王長平君孤身入險地送別友人,自己將禮物留給了春申君的家人的事。

  年輕的趙王即使從小就不喜歡那位踩著趙王博得名聲的長平君朱襄,也不由為朱襄的義氣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