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211、閒談科舉路(二更合一,271萬營養液...)

  古文經和今文經的學術爭鬥統一了,但洗牌變成了另一種學閥,造就了更加尾大不掉的世家。

  後世考古學界為了賺經費,重新掀起了古文經和今文經的爭論。

  有爭論才有論文,大家都理解。這和政治沒什麼關係了,只和經費、職稱有關。

  朱襄這等和四書五經毫無關係的出差搭子耳濡目染,聽了不少八卦。

  贏小政說起家傳書卷典籍時,朱襄就想起這件事,將貫穿西漢末年到整個東漢的古今經文之爭改頭換面,以推測的口吻聊了一下,給贏小政打了一個預防針。

  嬴小政滿臉嫌棄:"咦,家中藏了幾卷破竹卷,就要聲稱擁有這些經書的解釋權。別人與他解釋不通就是錯的,別人與他解釋一致就是學他的。那這滿朝讀書做官的人,豈不都是他門下的人。國君要不要給他當啊?"

  朱襄眨了眨眼,道:"怎麼不可呢?"

  贏小政鼻子噴氣:"我把他書焚了,人坑了,我看他還可不可!"

  扁鵲:"咳咳咳咳!"他被嚇得嗆到了。

  朱襄大笑著把嬴小政的腦袋往懷裡按,使勁揉搓,把嬴小政學他不愛戴冠時的不倫不類高馬尾揉散。

  "你啊,少說些這等充滿戾氣的話。你和荀子就學了這麼點本事?人能砍,人心能砍?就和舅父不讓你與成蟜吃糖,你和成蟜就偏要躲在被窩裡吃一樣。越是禁止,世人就越想學。"

  嬴小政懶得護住腦袋,讓舅父隨便揉搓:"啊,那舅父說如何?"

  朱襄鬆開贏小政亂糟糟的腦袋,道:"自己想。你才是未來的秦王,別什麼都指望別人。"

  嬴小政嘟囔:"我沒指望。好吧,算了算了,舅父總是這樣,給我提出很多個問題,從來不給我答案。"

  贏小政說完後,趁著朱襄不注意迅速出手,把朱襄的髮髻也扯歪了:"噗哈哈!"

  扁鵲本來被贏小政那充滿戾氣的話嚇得冷汗都出來了,見到這舅甥二人又鬧了起來,心中的惴惴不安稍稍緩解。

  他看著與外甥不顧有外人在,玩起扯頭髮幼稚大戰的朱襄公。

  有朱襄公在,即使太子政骨子裡是如秦昭襄王一樣的暴君,也不會給天下帶來太過可怖的暴|政吧。

  雪姬抱著哭得眼睛都腫了的成蟜回來時,朱襄和贏小政正在互相幫助對方梳頭。

  雪姬一看那地上飄忽的頭髮絲,就知道這兩個幼稚的傢伙在幹什麼。

  她嘆了口氣,假裝沒發現:"成蟜嗓子都哭啞了,把病人都嚇哭了。"

  朱襄笑著問道:"小成蟜啊,你還躲不躲在被窩裡吃東西了?"

  小成蟜聲音沙啞道:"不吃了不吃了。"
贏小政嗤笑。
 朱襄湊到嬴小政耳邊壓低聲音道:"我以前也帶你去見過別人拔牙的場面,才嚇到愛偷吃甜食的你。你怎麼教小成蟜的時候,不直接學舅父?"

  嬴小政翻白眼:"舅父你教我的花樣太多,我哪裡記得過來?我忙於政務都抽不開身,還琢磨怎麼哄成蟜?我直接讓舅父來教,不是更合適嗎?"

  贏小政理直氣壯。朕堂堂秦太子政,哪能費這等心思!

  朱襄和雪姬帶著一大一小兩個孩子離去,扁鵲對站在身後添茶送水的孫兒道:"如何,聽懂朱襄公所言了嗎?"

  孫兒老實回答:"朱襄公之言簡略精當,包含的道理卻十分深遠,彷彿站在極高的地方,極遠的過去和未來都能被他所看到。孫兒聽得頭暈目眩,似乎明白了,又似乎什麼都沒明白。"

  扁鵲嘆氣道:"在我還活著的時候,與朱襄公閒聊時都會帶上你。什麼時候你能明瞭朱襄公言語中的道理,我就會舍了這張老臉,雖朱襄公不會收徒,也能讓朱襄公以後多照顧你一二。"

  他接過孫兒的茶水潤了潤喉嚨,接著嘆氣道:"若你愚鈍,我便不費這些心思了。只有賢能仁德的人才能接近朱襄公,明白嗎?"

  孫兒面色灰暗道:"是,孫兒會努力。"

  扁鵲鬆開了緊皺的眉頭,笑道:"就算你努力後達不到我的要求也沒關係,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如你一樣,聽到朱襄公這麼多教導?這世上聽了朱襄公教導之後,暗中以朱襄公弟子之名為準則行走世間的人很多,你也可以成為其中之一。"
孫兒立刻使勁點頭:是!
  扁鵲眯起眼睛,回想起朱襄公教導太子政那一番話。

  雖他是醫家,這些士人必學的經書他也是學過的。著醫書之餘,寫一些雜談記錄自己親耳聽聞的朱襄公的點滴言行教育後人,也是能傳家的書了。

  嬴小政回去後,一邊工作一邊冥思苦想,然後帶著自己想好的東西一腳踹開朱襄的門。

  朱襄正在和白起聊種紅薯的事,見嬴小政急匆匆進來,無語道:"政兒,你就算不敲門,能不能用手推開門?"

  抱著一堆文稿的贏小政豎眉:"手不空!"

  朱襄道:"你身後的人是擺設嗎?你可以讓他們幫你抱東西和敲門。"

  嬴小政身後伺候的人露出了驚恐不安的神色。

  贏小政道:"我沒吩咐他們做事,他們就不敢做事。"

  朱襄接過贏小政懷裡的文稿,道:"還是要讓他們有一點主動性。否則小心你被刺殺的時候,其他人都在你身後吶喊助威,不敢上前幫忙。"

  嬴小政臉色一變,鼓著眼睛瞪著舅父。

  舅父是知道什麼,還是開玩笑正好碰巧說中了?

  算了,不管了。

  早就和舅父有了默契的贏小政將這件事拋到腦後,對朱襄道:"舅父,快看看我寫的功課。"

  朱襄疑惑:"什麼答案?"

  嬴小政拍桌道:"舅父!你給我佈置功課,自己卻忘記了佈置了什麼功課?"

  "拍什麼桌子,手不疼嗎?哎呀,你脾氣怎麼越來越暴躁了,這樣不好。"朱襄先阻止贏小政拍桌,然後拿起書稿,"功課?我怎麼不記得......啊,這個啊。"

  朱襄無語。他只是與贏小政隨意聊了聊,怎麼就變成功課了?

  不過嬴小政現在就考慮思想統一和百家齊鳴之間的取捨,倒也不錯。焚書還是太粗暴了,是將天下讀書人都放在對立面上。拉一派打一派,既可以統一思想,又不至於讓矛盾太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