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176、問晉公後人(一章半合一。...)

  子楚擺擺手:"實話實說,你又用實話實說當藉口。你為何非要把張家隱秘心思揭穿,和他們所說的是真的?陽謀?"

  朱襄道:"昨日晚上想的陽謀,如何?"

  子楚讚揚道:"不錯,挺毒辣。若非你捨不得韓非,讓韓非回去振臂一呼然後失敗,或許韓國氣數敗得更快。"

  朱襄搖頭:"不,韓非就沒有這效果了。韓非從未受韓王重用,韓國士人和庶民都不知道韓非是誰。張家父子二人給五代韓王當相國,韓國士人和庶民甚至只知有張相,不知如今在位是哪一位韓王。是以張家救韓失敗,被韓王和韓國朝堂打為奸臣,韓國才會群情激奮。"

  子楚嘲諷道:"只知相國,不知韓王啊。"

  他看了朱襄一眼:"你小心些,秦民恐怕也要只知你長平君,不知道秦王了。"

  朱襄失笑:"怎麼?誰在你耳邊說我壞話?"

  子楚從馬車座椅下面拖出一個箱子:"罵你的摺子都在這裡面,等會兒慢慢看,寫得非常有趣。"

  朱襄滿臉無語。敢情這傢伙不僅是出宮看小張良笑話,還是來看我笑話?

  "我在南秦時,每次做事必報秦王名號,南秦人無不稱頌先王為仁君。"朱襄得意道,"我替君王刷名聲,是專業的。等我回南秦,給你也吹一波。"

  子楚冷哼道:"不需要你吹,我自己會建立功業。"

  "那也得宣傳,這也是安定民心的措施。"朱襄道,"你等著,我已經開始編了,編好了先給你看。"

  子楚道:"你還真編?別編得太離譜,什麼大日入懷玄鳥入夢......"

  朱襄嫌棄道:"這種事已經騙不到人了。我編你在趙國時在牆壁上鑿開小孔借鄰居光,在夏日抓螢火蟲當燈籠,環境再艱苦也手不釋卷,常常讀書讀到吐血。出身算什麼?哪個國君沒有編個好出身,這種人設才會流傳後世。"

  子楚:"......"

  他沉默了半晌,雙手平端,給朱襄作揖:"服了,寡人服了,請長平君受寡人一拜。"

  朱襄矜持地扶起子楚:"不必不必......嗯,我記得我還是你老師?那你拜吧。"

  朱襄鬆手。

  子楚抄起拳頭就是給朱襄一下。

  君臣在車裡嘻嘻哈哈,怎麼聽都不像君臣。

  馬伕使勁擦汗。他不想聽秦王和長平君的大逆不道對話啊!求秦王和長平君小聲點!

  不過朝堂上居然還有人誣告朱襄公?

  馬車伕陷入沉思,決定把這件事說給鄰里鄉親聽。

  秦人雖然不議政,但私下說說沒事。

  他們一定在家中暗暗詛咒那些誣陷朱襄公的奸臣!

  能給秦王當馬伕的人,都是深受秦王信任的心腹。何況子楚就是要讓馬伕把這件事傳出去。

  他知道有人打探他私下的消息。人多口雜,他即便在秦宮管理再嚴格,宗室世卿也有辦法探得他的口風,所以不如自己往外放話。

  子楚本來被讒言氣得夠嗆,當即把讒言裝進箱子來找朱襄一起罵。誰知韓國使臣丟孩子,孩子還被政兒抓了。他特意先繞道來看樂子。

  這時子楚明白秦昭襄王和秦仁文王為何如此喜歡看樂子了。當王苦悶,急需樂子緩解心情。

  朱襄說要吃烤鴨,家中廚子早就把烤鴨掛上了。嬴小政等舅父回來片烤鴨,等到了搶食的君父,頓時臉色一垮。

  當子楚笑眯眯地將彈劾朱襄名聲蓋過秦王的文書交給嬴小政看時,嬴小政的臉色就垮得更厲害,頓時胃口沒了。

  子楚哈哈大笑。

  朱襄提醒道:"雖然你和政兒都出孝期了,但你前不久不是生了場小病,御醫說宜清淡嗎?你喝鴨架湯吧,我給你多下些麵條。"

  子楚笑聲一滯。

  嬴小政張開嘴,用拉長的聲調哈哈大笑,氣得子楚掄著拳頭要揍這個膽敢嘲笑君父的不孝子。

  荀子聽到秦王來了,拄著柺杖慢悠悠前來拜見,就看見秦王和太子圍著朱襄追打。

  荀子舉起了柺杖:"成何體統!"

  這下輪到朱襄哈哈大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