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153、夫妻肩上淚(二更合一,241w營養液...)

  嬴小政道:"好主意!"

  朱襄:"......"他只是開個玩笑,政兒是認真的嗎?

  "不知道他們要商量什麼?"朱襄十分擔憂。

  嬴小政道:"大概是和舅父有關。如果和舅父無關,他就不會揹著你商量了。"

  朱襄沉默了許久,嘆著氣道:"我大概知道他和李牧商量什麼了。"

  嬴小政仰頭:"商量什麼?"

  朱襄道:"不告訴你。"

  嬴小政小臉一垮:"舅父!"

  朱襄拍了拍嬴小政的腦袋,道:"你自己去問藺禮。走吧,我們要忙的事還很多。"

  "哼。"贏小政氣鼓鼓地跟著朱襄去幹活。

  他一定會問出來!有什麼是我公子政所不能知道的?這天下都是朕的!

  藺贄與李牧商議了半日,第二天閉門休息,對外稱生病,由名醫扁鵲診斷。

  第三日,他帶著扁鵲給的藥包,乘坐來時的大船,帶著百餘人重新返回楚國。

  他說還有楚人在受苦,他要去救更多的人。

  "如果楚王和楚國的卿大夫不管平民的死活,那就由我帶著不被楚國當人的楚人自謀生路。"

  "這天下之大,並非只有楚國能去。"

  藺贄頭裹白布,身穿麻衣,彷彿披麻戴孝似的站在船頭。

  被他帶來南秦的楚人跪在地上不斷向他磕頭,求天神保佑這位不肯留下姓名,只自稱"白頭翁"的高士平安歸來。

  現場氣氛很感動,朱襄卻感動不起來。

  因為這是一場騙局,一場針對楚國平民的騙局。

  現在跪在地上的楚人們不會知道,讓楚國落入如此境地,讓他們遭遇如此災難的始作俑者,就有自己和這"白頭翁"。

  所以藺贄才不讓自己參與具體的事嗎?

  "舅父,藺......白頭翁會平安吧?"藺贄回來的時候,贏小政滿臉嫌棄。藺贄離開了,贏小政又滿臉擔憂。

  "我不知道。"朱襄道。

  贏小政嘟囔:"他為何一定要去。就算這件事很重要,他也可以叫其他人去。呂不韋就如此沒用嗎?"

  朱襄道:"呂不韋也應該在為此事忙碌。若沒有呂不韋張羅,他無法帶這麼多人來吳郡。過些時日,恐怕南秦其他二郡也會有楚人南渡。"

  他轉身離去,沒有目送藺贄所乘坐的船隻離開。

  "短時間內湧入大量流民,對三郡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政兒,你是要坐鎮吳郡,還是要巡視三郡?"朱襄問道,"你有信心做好何事?"

  贏小政想了想,道:"我還是坐鎮吳郡。"

  雖然巡視三郡之事更為重大,以他性格,要做就做權力最大的事。但朱襄的教導讓他知道有時候不能逞能。

  他或許能做好巡視三郡之事,但他只是秦王的孫兒,如今地位聲望遠不如舅父長平君。只有長平君巡視三郡才算是師出有名,能更好地協調。

  哪怕三郡郡守都會配合自己,贏小政也要考慮上面秦王和秦太子的心情。

  一個區區秦王孫,不應該太過高調。

  朱襄道:"那吳郡就交給政兒了。"

  嬴小政道:"舅父放心。"

  朱襄道:"雪姬應該也會在三郡的紡織工坊忙碌,到時只有政兒一人撐著吳郡。

  李斯、韓非和蒙恬三人你該用起來了。有看重的學子,你也可用起來。"

  嬴小政道:"不需要舅父嘮叨,我知道該如何做。"

  朱襄見贏小政又開始煩他的嘮叨,不由嘆了口氣。

  外甥長大了,越來越不可愛了。

  朱襄安排好之後,就去尋找雪姬,問雪姬要不要與自己一同出行。

  他卻看到雪姬在偷偷哭泣。

  朱襄十分慌張道:"雪,怎麼了?"

  雪姬抹了抹眼淚,沒有坐在椅子上,而是如在趙國一樣跪坐在坐墊上。

  朱襄默默地拿著坐墊,與雪姬相對跪坐。

  他大概猜到雪姬為什麼哭泣了。

  雪姬道:"良人,有許多活不下去的楚人來南秦。他們活不下去的原因是我們,對嗎?"

  朱襄道:"嗯。"

  他知道雪姬聰慧。而且他提前告知了雪姬貿易戰之事,沒有將雪姬瞞在鼓裡。

  雪姬垂淚道:"這就是良人所說的貿易戰嗎?這也是戰亂嗎?"

  朱襄道:"是。"

  雪姬用袖口抹了抹眼淚,道:"我早就知道這是戰爭,卻心存幻想,沒有動武器的戰爭,大約是不會造成太大傷害。"

  朱襄沉默。

  雪姬勉強擠出笑容:"不過良人做此事,肯定是因為先削弱楚國,秦國和楚國打仗的時候,雙方死的人都會更少。現在、現在的代價是必需的。我只是、只是不習慣這個,我會很快調整過來,良人不用擔心。"

  朱襄繼續沉默。

  他清楚雪姬現在為何如此痛苦。

  接納楚人的時候,他們就得知了楚人的慘景。

  確實,楚人可以南下尋找活路,彷彿有活路。

  但有多少人能走到這一條活路上?能走完這一條活路?

  故土難離,除非到了確實活不下去的時候,誰願意離開家鄉?這個時代大部分人,都是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小小的村落,連去個縣城都很少。

  他們要懷抱多大的勇氣,才會跨越這一條江水,來楚人口中最為殘暴的秦國求活?

  這或許並不是勇氣,只是因為到了絕境。

  既然到了絕境,那麼他們一定親眼見到了他人、甚至親人的死亡,才會下定決心。

  他們在走上這條路的時候,路邊也一定遍地餓殍,彷彿人間煉獄,他們才能咬牙不回頭。

  所以來南秦的楚人是很少的幸運兒,有更多的楚人倒在了這場人禍中。

  楚王的不作為,楚國貴族的貪婪,是造成這場人禍的原因。而利用楚王和楚國貴族的人性弱點製造人禍的秦王與他的爪牙,最先說出"貿易戰"這個概念並且用後世的經濟學理念將其付諸實踐的朱襄自己,難道不是這場人禍的罪魁禍首?

  製造了紡紗機和織布機,並且帶著紡織工人們夜以繼日紡織棉布的雪姬,這一場貿易戰中最大的功臣,難道不該為這場人禍負責?

  或許站在兩國貴族的位置上,都不會對這些"代價"太過在意。但雪姬不會,因為雪姬是庶民女子,是原本處於這個社會除了奴隸之外最底層的存在。

  那朱襄自己呢?

  以愛民而著稱,飽受趙國庶民和秦國庶民愛戴的國士朱襄公呢?

  朱襄道:"雪,是,我如此做,秦國和楚國交戰時死的人應該會更少,少很多。

  雪姬勉強笑道:"那我就放心了。"

  朱襄搖頭:"但活下來的人,不是已經死去的人。"

  雪姬愕然。

  朱襄道:"是,他們是代價。但代價就該是代價嗎?我為了我的目的害死了很多人,對於死去的人而言,我就是罪人。就算將來這個代價能換取更多人活下去,但活下去的人不是死去的人,有誰問過死去的人想不想成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