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荀子醉米酒




    朱襄打來水,伺候荀子洗漱,一如曾經兩人在家中同住時一樣。



    荀子也不因朱襄的身份改變而彆扭。他坦然地接受了朱襄的伺候後,問起朱襄對魯儒的看法。



    荀子雖然醉了,但他在醉時的理智很清醒自認為),記憶也很清晰。



    朱襄道:“他們沉浸在周禮中,以為周禮就是一切,先賢之語不需要更改,看不到世間的變化,這一點很不好。”



    朱襄想起魯儒與秦始皇在分封制和郡縣制上的爭鬥,以及那幾次明明處於下風卻非要撩撥秦始皇怒氣的“交鋒”。



    秦始皇的名聲在這交鋒中黑透了,但魯儒又得到了什麼?



    他們什麼都沒得到,這個天下也什麼都沒得到。



    他們一味與秦始皇鬥氣,與國與民都沒有任何益處。



    如果一家學說對國對民沒有任何用處,那這家學說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孔子之後,每一代弟子都在孔子思想上有自己的見解。無論後人是否認可這些見解,但至少每一代賢人都認為根據時代而進行改變是正確的事。”朱襄道,“若是孟子還在,也是不會認這群腐儒為門徒的。”



    荀子冷笑:“正因為孟子死了,他們才敢自稱孟子弟子。”



    荀子冷笑後,再次罵道:“這群魯儒,還不如真正的孟氏賤儒!孟氏賤儒至少還有價值存活在這個世間!”



    朱襄無奈地聽荀子又罵那群魯儒如蟲子老鼠,不,連蟲子和老鼠都不如了,蟲子和老鼠都比他們更有活下去的價值。



    荀子罵完之後,心情好了許多。



    他道:“陪我走一走。”



    朱襄知道荀子有話要與他說,屏退了僕人,與荀子在空空蕩蕩的宮殿庭院散步。



    為了避免被刺殺,從古至今宮室中就少有栽種樹木,只單獨建了花園。



    國君不喜歡光禿禿的宮室,大多會去別宮居住。



    所以朱襄總覺得這是沒意義的行為。因為宮室裡可能被行刺,別宮不也一樣?



    荀子則很喜歡這樣空蕩蕩的宮室。他認為這是國君節省的象徵。



    荀子與朱襄繞著庭院走了一圈後,兩人都沒開口。



    直到荀子走出了一頭薄薄的汗,才停下來。



    朱襄看著荀子的臉色,心裡有些沉重。



    他大概猜到了荀子想要與他說什麼。



    “朱襄,你所說的婦人誥命一事,我已經定下。荀子道。



    朱襄低著頭。



    荀子道:“你不問?”



    朱襄苦笑。



    荀子問道:“你擔心與你所想的完全不同,所以害怕對我失望?”



    朱襄立刻道:“我不會對荀子失望。”



    荀子道:“因為你說,你才是不合時宜的人?”



    朱襄沉默了一會兒,點頭。



    荀子嘆了口氣,道:“我採用了部分你提的意見,但沒有全部採用。”



    朱襄仍舊不敢問荀子採用了什麼。



    荀子自顧自地說道:“我採用了女子可以立功自己獲得誥命。”



    朱襄猛地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真的?”



    荀子冷哼一聲,道:“我會欺騙你?”



    朱襄使勁搖頭。



    他笑得嘴合不攏,想要對荀子說謝謝,又不敢。



    如果在此事上與荀子說謝謝,荀子大概會揍他。



    不過你也別欣喜。荀子道,“我制定的誥命很苛刻,尋常女子很難自己獲得誥命。”



    荀子想了想,補充道:“幾乎不可能。”



    朱襄卻不失望,他笑道:“只要開了這條口子就很好了。”



    荀子冷哼一聲:“真的?”



    朱襄使勁點頭。



    荀子憋不住了,伸手敲了朱襄額頭幾下:“這種事,真的值得你如此欣喜?”



    朱襄再次使勁點頭。



    荀子十分不解:“為何?這與你並沒有太大關係。朱襄,你是男子。”



    朱襄道:“我當然是男子。”



    朱襄沒有等荀子繼續發問,他繼續道:“但我認為這個世間應該是公平的。誠然,世上存在實質上的不平等,王侯將相和庶民奴隸地位肯定不同。但我相信每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



    “無關貴賤男女,立功的人就該得賞,有能力的人就應該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僅此而已。”



    “我知道現在這種事完全不可能”



    朱襄想起咸陽學宮的一系列人才選拔的機制,想起自古以來,和從此以後這個世界的發展脈絡。



    “商朝崇尚鬼神,以人為祭品,甚至在祭祀中吃人肉。如此野蠻的行為,從商朝末期開始反思,到周朝禁止,再到東周時復辟,再到現在普遍厭惡用人祭祀,已經過了一千三百年。”



    商朝近五百年,周朝近八百年。



    只是為了改變一個人殉的制度,就需要一千三百年。



    商周時,只有士人能接受教育。官吏晉升被貴族世代把持,如楚國那樣極端,便是隻有大貴族能獲官,連本國士人都難以施展抱負。東周時,普通士人開始求官。孔子首開私學,連野人都能來上課。但秦國選拔人才已經最不看重出身,咸陽學宮也從未想過教導農人。甚至現在普遍都接受應該讓庶民質樸,不讓庶民學習太多知識。”



    現在庶民與歐洲中世紀一樣,如果接受過多教育,家中藏有書籍,還會被懲罰。



    直到漢代舉孝廉,庶民才有權利讀書。即便他們沒有讀書的渠道,至少讀書不會被懲罰。



    東漢時不再抑制豪強,魏晉時門閥林立,庶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再次被剝奪,甚至直接以出身判斷一個人的未來。



    然後進入隋唐,科舉制的建立,才徹底鞏固了庶民接受教育的權利。



    從只有貴族能讀書,到庶人也能讀書,從孔子開私學起算,也反覆爭鬥了一千餘年。



    如果以武則天稱帝,讓女性醒悟原來女子真的可以超過男人,女性意識真正開始崛起算起,到民國時徹底出現女性意識覺醒運動,時間跨度正好也是一千餘年。



    思想的改變,社會的發展就是這麼困難,都是至少以千年來算。



    朱襄是誰?



    他只是一個農學教授。



    周公、孔子、武則天無論是誰,他連腳指頭都比不上。



    穿越者又如何?穿越者比這些古人厲害到哪裡?他就算有了系統外掛,也不敢說能看到這些古人的背影。



    在正常社會進程中,一千年才能扭轉一個群體的思想,才能從思想萌芽到徹底覺醒,才能扭轉擁有強大慣性的社會發展方向。



    朱襄憑什麼能腦袋一拍,就把這一千年抹去?



    他憑什麼都不行。



    這是真實的先秦時代,這裡的貴族就算讓六國貴族分享權力也不可能放開讓庶民讀書,這裡的主流思想還是“女禍論”。



    “女子天生殘缺,無法與男子相爭。荀子道,“這不僅是儒家的思想,道、法、墨皆如此。”



    朱襄道:“我知道。因為現在沒有避孕的手段。女子除非不成親,否則大部分女子每隔幾年必定生子。若生子,很多女子身體不適,至少半年無法為官。更別提現在秦國唯一的實權爵位取得方式,軍功。”



    “若女子想要勉強與男子相爭,那就只能不成親。但秦國以農為國家基石,人口是重中之重,絕不可能同意女子不成親。”



    封建時代的人口至關重要,為了休養生息,每個朝代建立時都會用嚴酷的法律促進女子婚嫁。如果女子到了年齡不結婚,輕則官府隨便給你配一個男人,重則全家受罰。



    現代社會女子爭奪地位可以不結婚不生子,封建社會誰給你講人權?講自由?



    封建時代的女子是資源,就如如今的庶民一樣。國家為了奴役平民必須愚民,那麼為了讓女子不停地生孩子,就絕對不能給女子除了生孩子之外的其他路。



    這也是封建制度越保守越頑固,女子地位越低的緣故。連貴族女子也是家族的“資源”,只是因為價值高,所以有用時如同珠寶一樣被裝在匣子裡細心呵護,無用後棄之如敝屐。



    只有生產力發展,封建制度破碎,女子才能從“資源”變成人,有其他的選擇。



    否則所謂權力,都只是少數貴族女子,甚至僅限於依託孝道的外戚女子的玩物,和“女性”這個大群體關係不大。



    “但荀子,女子孕育生命不是殘缺。如果為了延續生命付出代價叫殘缺,女性因此被蔑視,那麼就太畜生了。”朱襄道。



    荀子道:“你罵我?”



    朱襄道:“即便你是我老師,我也罵你。”



    荀子瞪著朱襄。



    朱襄勇敢地瞪回去:“我們都是有母親的人,母親懷胎十月,生產分娩,步步驚心。誰說女子殘缺,就是無母孤兒牲畜!”



    你是荀子又如何!我們儒家用汙言穢語罵對方賤儒很正常!



    荀子臉皮抽動了一下,不斷深呼吸,然後擠出一個笑容:“你說得對。”



    朱襄:“”



    朱襄倒退幾步:“荀子,你可以罵我,但是別動手。”



    “誰和你動手?你說得對。女子確實並非殘缺,我也不認可這個畜生之語。荀子面色變得平靜,“你知道我為何認可女禍?人性本惡,淫為先。貌美的女子即便自己不願意成為惡之本,她們也不能主導自己的命運。所以貌美,便天生是女禍,一定會吸引惡人。所以我要引導她們注重德行,不注重容貌。”



    朱襄道:“我明白。”



    人性本惡,所以貌美的女子天生會惹來禍事。所以荀子宣揚“女禍論”,既讓男子以好美色為恥,也教導女子不重容貌更重德行。



    荀子的觀點很迂腐,如果在兩千年後拿出來,會被人天天堵門罵。



    但他是兩千年前先秦時代的人,他還已經是這個時代思想最開放的大賢之一……



    其他人還不如他。



    “如今婦人想要得到地位,只能靠嫁人,出身和容貌是她們唯一的武器。待誥命出現,貴女們效仿雪姬,或許會更注重德行。荀子道,“這是我贊同你提議的原因。”



    朱襄拱手作揖,身體幾乎與地面平行:“謝荀子。”



    而且,你曾說過,有些事就算現在做不到,也要讓後人在能做到這些事的時候有跡可循,就像現在我們從史書典籍中翻找先例一樣。”荀子淡淡道,“我現在不認可女子與男子等同,但我也希望未來有那一日。”



    無論貴賤,無論男女,唯賢德者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