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十月糖桂花



 朱襄無語。這一刀切的力度也太大了。


 “商業能增加國家賦稅,也能調整國內資源不均的情況。而且有些地方不適合種地,若民眾不經商,民眾會餓死,國家也收不到稅。”朱襄道,“比如南部丘陵就種植不宜,但適合與海外通商。還有西邊少雨,貿然墾荒會造成沙漠擴大,也只能放牧和經商。西域有許多小國就依託商業存在。”


 秦王柱道:“還有依託商業存在的國家?那如果斷了他們的糧食,他們不就束手就擒了嗎?”


 朱襄笑道:“確實如此。不過一般這種小國都孤懸於大國之外,強行去搶奪土地不划算,不如讓他們管理那一片地,為大國之間通商的道路提供幫助。小國也有小國的存活辦法。”


 秦王柱想起現在還存在的一些小國,感慨道:“小國中也有許多寡人需要學習的智慧。朱襄,你不贊同秦國全面禁止經商?”


 朱襄道:“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保證農業種植是重中之重。但規範的經商也是保障農業生產的一種方式。”


 朱襄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道:“比如一方水土更適合種植棉麻,一方水土更適合種植糧食,若在一個國家,就可以分開種植,用商業連通。這樣也能避免地方割據。”


 朱襄本來想說商業對激活國家經濟的好處,不過要立刻對經濟學不太瞭解的秦王解釋清楚很困難,朱襄就挑了秦王最感興趣的一點。


 秦國國土面積變大之後,秦王肯定會擔心秦國變成周朝那樣分裂。哪怕用郡縣制,地盤大了也可能不好管理。


 商業就可以解決一部分憂患。


 現在割據容易是因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能形成封閉的經濟圈,如果讓各地商業連通,減少小農經濟的封閉性,讓種地紡織、小手工業和經商聯繫起來,各地交流加強,不僅可能出現朱襄所說的那種簡單的防止割據的方式,更能促進原本全國各地的文化和人□□流。


 對封建王朝的君王而言,他們更希望把農民束縛在地上,讓他們疲於耕種,這樣就沒有心思謀反。


 不過土地的承載力有限,總會出現大量閒散勞動力。工商業能將這些閒散勞動力聚合起來。


 “一個強盛的國家,應該是農業和工商業並重。根據不同階段,在保障農業生產的前提下調整工商業的比例。”朱襄不好意思道,“具體如何調整,這個我就說不準了。我就只知道一個大概。”


 他只是一個農學教授,雖然能聊上幾句經濟學,但也就是和朋友吹牛的水平,真讓他治國他就不會了。


 秦王柱本來聽得津津有味,朱襄這不好意思一笑後,他不由扶額:“你說的農商並重的話,和不說有什麼區別?寡人想聽的是具體舉措!”


 朱襄道:“但我真的不知道啊。朝堂上有那麼多能人,他們一定能想出來。不過那都是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的事了。統一之前,肯定是以耕戰為主,不然沒有足夠的兵力。工商業並重,肯定也是天下止戈,民眾休養生息,糧倉充裕之後,才會考慮的事。”


 秦王柱問道:“但是這之前,不能直接禁止經商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