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



 李牧也沒有北渡的想法。他決定往南邊擴展,特別是往南方沿海。


 之後支援中原戰爭,李牧需要將長江舟師打造成能在海上作戰的更強大的舟師。他在海邊建立了戰船工坊,開始建造海船。


 李牧建好海船後,就會沿著海岸線往南邊擴張,一邊擴充秦國地盤,一邊練海軍。


 現在世人都以為南方是荒蕪之地,但朱襄說水熱條件越好莊稼就長得更快。所以他只需要打下南方的土地讓朱襄派人去耕種,糧食就會不斷產出,不需要秦國支援便能以戰養戰。


 李牧是個很謹慎的人,他不會做自己做不到的事。


 王翦聽了李牧的計劃之後,不想立刻回北方。


 他希望在李牧身邊再學習一陣子再回去,到了北方可沒有這麼有趣的戰場。


 不過雖然李牧有這樣的計劃,要改造海船,這一季農作物收穫填充軍糧,遷徙吸引更多的人來墾荒等都需要時間。


 李牧打著朱襄的旗號,在北岸安排了好幾個據點,接引楚國過不下去的平民來南邊墾荒。


 朱襄得知此事後十分無語。他覺得李牧簡直有後世偷渡人口的蛇頭的風範。


 堂堂一個戰國四大名將變成了偷渡蛇頭,這一定是秦國水土不好,把李牧帶壞了。


 老秦王不可能在這裡等著李牧慢吞吞地屯兵屯糧,他自然要回咸陽。朱襄和嬴小政也跟著一同回去,子楚被留了下來。


 老秦王想讓子楚多見識見識南方風土人情。


 朱襄很擔心子楚的身體,離開前對子楚嘮叨了許久,讓子楚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別亂跑。


 他反覆叮囑李牧,一定要看好子楚。


 登上船後,朱襄還對著岸邊大喊,讓子楚一定要好好休息。


 子楚的神情十分尷尬。


 王翦偷偷對李牧道:“我現在明白你說的公子子楚一定會是朱襄永遠的友人的意思了。”


 李牧露出了笑容,然後趕緊把笑容隱去,免得被子楚發現,惱羞成怒。


 朱襄還在喊,被老秦王一戒尺抽了回去:“別丟人!”


 朱襄摸了摸腦袋,道:“是夏同丟人,不是我丟人。”


 嬴小政道:“曾大父的意思是,別讓阿父再丟人了,阿父好歹也是秦公子。”


 朱襄道:“好吧,我沒考慮到他丟不丟人。”


 嬴小政道:“但舅父你剛才還說阿父很丟人。”


 看這舅甥二人一唱一和,老秦王無奈地嘆了口氣,心情很愉快。


 雖然他忌憚朱襄,但和朱襄、嬴小政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心情真的很愉快,隨時都想笑。


 嬴小政那句話震撼到他後,老秦王先惱羞成怒了幾日,氣消了就開始反思。


 他是不是過分小瞧了自己?自己的聲望和功勞,肯定也比白起朱襄等人高多了,他是不是完全不需要忌憚白起和朱襄?甚至白起和朱襄聲勢越大,就代表著自己的聲勢越大?


 老秦王當了這麼久的秦王,不是一根筋走到底,他也時常反省自己,調整戰略。


 只是老了之後,他的思維不再像以前那樣活躍,也不像以前那樣拿得起放得下,變得有些好面子,有些偏執。


 老秦王時常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感嘆自己的老去。


 他有許多事都開始力不從心,比如處理政務的時間比以前縮短了許多。


 他很想做出更多的壯舉,但精力已經不支持他再高強度的工作,這讓他十分恐懼。


 人都怕死,擁有許多的老秦王更加怕死。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逐漸步入死亡,那無力感時常讓他有瘋狂的想法。


 但他的理智還能約束自己,所以他還是一個英明的王。


 老秦王與朱襄、嬴小政一同回程的時候,經常看著嬴小政發呆。


 嬴小政的聰慧和年幼,都讓老秦王驕傲又嫉妒。


 幼苗成長,顯示出老樹的枯萎。他都有曾孫了,曾孫還如此優秀,這一切都證明他應該離去,秦國應該交給其他人了。


 可老秦王不想死,他好不容易才讓秦國變得如此強大,他想成為統一天下的人。


 朱襄看出了老秦王的心病,但他無可奈何,說不出任何安慰老秦王的話。


 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態,誰也不可能更改。所以這件事只有老秦王自己想通。


 而老秦王自己能想通嗎?朱襄不知道。


 生死間有大恐怖,又有誰能坦然接受自己的離世?就連秦始皇都不能。


 朱襄沒有找老秦王提起這件事,待船從長江逆流駛入漢水時,老秦王卻主動找朱襄詢問。


 老秦王問道:“朱襄,世上真的有神仙嗎?”


 朱襄道:“我沒見過。不過即便有,可能神仙也不會改變凡間的事。如果神仙能夠隨意插手凡間,那麼這就不是神仙,而是另一個國君。”


 老秦王又道:“那人會有下一世嗎?”


 朱襄笑道:“這個肯定有!”


 老秦王問道:“你為何如此肯定?”


 朱襄道:“相信一件事,不需要緣由,我就是肯定人一定會有下一世。”


 老秦王嘆氣:“我的下一世會如何?”


 朱襄道:“這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我相信如果一個人在這一世做出了能推動世界正面發展的壯舉,那麼一定會讓他的下一世積攢福氣。”


 老秦王點頭。


 幾日後,老秦王又問朱襄:“你真的沒見過神仙嗎?”


 朱襄道:“真的沒見過。”


 老秦王道:“那你見過靈魂嗎?”


 朱襄道:“我只見過自己的靈魂。”


 老秦王又沉默了幾日。


 待船停靠在岸邊,老秦王和朱襄要乘坐馬車回咸陽時,老秦王再次提問:“朱襄,你懼怕死亡嗎?”


 朱襄點頭:“我懼怕。”


 老秦王道:“但我看你一點都不怕。你懼怕死亡的時候,如何調節內心?”


 朱襄道:“我告訴自己我一定會有下一世,說不定一閉眼一睜眼,就變成了另一個人,中途根本沒有痛苦。”


 朱襄在心裡道,他記得前世,所以恐懼下一世,恐懼自己又帶著記憶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下一世他可能沒有現在這麼幸運,說不定會出生在一個更深沉的地獄。他懷抱著曾經的美好記憶,卻對地獄的現狀無能為力,就像是當年在邯鄲時一樣。


 但是,他無力改變,只能接受。


 朱襄道:“我希望下一世我能失去以前的記憶,這樣無論遇到美好還是痛苦,我都不會與這一世相比較,也不會因為思念前世。”


 朱襄將手放在胸口:“思念非常痛苦。”


 只要存在前世,他就很難完全融入這一世。這樣太痛苦了。


 老秦王靜靜地看著朱襄。半晌,他道:“也對,如果擁有前世記憶,或許並不是什麼好事。該放下的還是得放下。”


 老秦王沒有再詢問朱襄,他們平安無事地回到了秦國。


 但朱襄不認為老秦王就看開了。


 老秦王或許會一直在理智和恐懼中掙扎,直到死去的那一刻。


 這些,都不是朱襄關心的事了。他最關心的是許久沒有見面的親人。


 “雪!”


 “舅母!”


 朱襄衝上去,想要抱住雪。


 沒想到雪越過了他,抱著嬴小政使勁轉圈圈。


 朱襄:“……”


 雪放下嬴小政後,擁抱了一下朱襄:“歡迎回家,良人。”


 朱襄:“……反正我已經排在政兒後了。”


 嬴小政哈哈大笑。其他前來迎接朱襄的人也忍俊不禁。


 雪滿臉通紅。她只是不好意思當著這麼多人的面,一見到朱襄就熱烈擁抱。


 “好了好了,不排第一就不排第一,我不在乎。”朱襄道,“我回來了。”


 他依次向長輩們行禮,贈送禮物。


 他贈送給荀子的禮物,是在曾經的南楚,現在的南秦見到的儒家弟子寫的書。


 荀子隨手翻看了幾頁,勃然大怒,大罵這些人胡言亂語。


 “不準看這些!”荀子勃然大怒,“哪來的賤儒!”


 朱襄道:“是澹臺滅明的弟子。我把他們帶回來了,荀子可要親自去教導?”


 荀子冷笑:“好。”


 朱襄心裡樂開了花。他就喜歡看荀子罵人。


 不過荀子似乎沒有太生氣。或許荀子並不太討厭澹臺滅明的弟子,只是條件反射地先罵為快。


 朱襄挑起了荀子的怒火之後,又去找廉頗。


 “廉公啊,李牧這次可威風了。”朱襄道,“他們都說雖然廉公老了,但是李牧正值壯年,從趙國來的將領,恐怕要在秦國佔據一席之地。”


 廉頗瞪大眼睛:“誰老了?”


 朱襄道:“又不是我說的,廉公別瞪我。不過廉公確實年紀大了,不可能與李牧比。”


 廉頗知道朱襄在故意挑起他的怒火,還是憤怒地追著朱襄打。


 這個豎子怎麼去了一趟南方還是如此沒有禮貌?他就是這麼對待長輩嗎?


 白起深深嘆了口氣,制止暴怒的廉頗。


 “廉卿,朱襄只是希望你能繼續領兵出戰,沒有壞心思。”白起道。


 白起認為自己還能領兵,但他已經不敢領兵。


 廉頗不一樣。雖然同樣為戰功碩碩的老將,但廉頗沒有在秦國立過功勞,所以廉頗既然還能領兵,就可以領兵。秦王會非常欣喜廉頗的復出。


 白起很羨慕廉頗,真心地希望廉頗能夠從這個養老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