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老秦王誘餌





 朱襄掏掏耳朵。等你當上秦王再說,弱雞夏同。




 子楚十分信任朱襄的判斷,默默進行防禦楚人進攻的準備。




 秦王看到朱襄寫的書信,微笑地問道:“李卿,你認為楚人會前來進犯嗎?”




 李牧皺眉,沒有立刻回答。




 秦王疑惑:“難道你沒想過楚人會來攻打吳城?”




 李牧解釋道:“我隨時都準備著防禦楚人進攻。他們什麼時候攻打,派多少人攻打都無所謂。我在江水上修建的碼頭,能夠看到烽火後第一時間前來支援。只是我沒想過楚人會從秦國得知君上出行的風聲,也沒想過揣摩春申君的心思。”




 簡單來說,李牧做好了迎擊楚人的準備,但沒去想楚人為什麼來。




 這就是李牧這種名將和朱襄那種耍嘴皮子的人的區別。李牧不會因為對方沒有表現出進攻的意圖就放鬆防備。一個好將領,敵方任何時候進攻,他們都能及時防備。




 秦王道:“寡人就看他們敢不敢來。若明知道你已經等候多時他們還敢來,定是從秦國得到了消息。”




 秦王冷笑一聲,道:“希望寡人那群外戚不要讓寡人失望。”




 秦王雖然收拾了宣太后的勢力,壓制了楚國外戚的地位,但楚國外戚在朝中當高官的人仍舊不少。




 比如此次出兵周王室,就有楚國外戚領兵。




 秦王知道太子柱淳厚,對身邊人極好。他擔心太子柱繼位之後壓不住楚國外戚,所以先試探一番。




 這個試探,是他已經收拾行李之後才突然決定,所以朝中人並不知道。




 他本來有些警惕朱襄猜準了他的心思。但他仔細看了朱襄的書信,發現朱襄只是從客觀情況出發的分析,不是去揣測他的行為和心思,才稍稍舒服了一些。




 沒有哪個君王會喜歡別人猜透自己的心思。




 秦王道:“朱襄說,王翦天賦能與你媲美,你看如何?”




 李牧面無表情道:“我已經先走一步,便不會被他趕上。”




 蒙武嘴角微微抽搐。平時看著李牧挺大度,此刻居然小氣起來。




 秦王樂子人屬性發作:“怎麼,不想給他機會?”




 李牧回答道:“既然朱襄說他天賦與我相同,即便他從此時開始揚名,他能立下的功勞,我也能立下。而我已經比他先立下了許多功勞,先走了許多步。除非我壽命比他短很多,否則終其一生,我的功勞不會輸給他。”




 李牧展露笑容,拱手道:“朱襄看人極準,恭喜君上又得一良將。”




 秦王撫須大笑:“現在說這些還太早,看他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若他能立下功勞,寡人就派他去三晉之地充當王齕副將。你們一個在北,一個在南,戰功很多,不需要搶。”




 李牧道:“謝君上。”




 雖然這不是給自己的恩賜,李牧還是先說謝謝了。




 秦王又對蒙武道:“寡人也會給你機會。”




 蒙武立刻道:“我當副將就好。”




 秦王:“……”




 蒙武:“我一定會抓住機會,努力報效君上!”




 秦王瞪了蒙武一眼:“嗯。”




 李牧忍笑道:“有志氣點,你雖然比不上我,但六國大部分主將遇上你,都能被你輕易擊敗。”




 蒙武樂呵呵道:“比不上你這句話可以不說。雖然這是事實。”




 秦王見兩個將領在他面前十分自然的鬥嘴,滿意地捋了捋鬍鬚。




 之前李牧防備他,他心中有些不喜。但後來李牧在他面前肆意的態度,讓他心情好了許多。




 李牧或許不是防備他,而是防備其他盯著朱襄的秦國人。否則李牧肯定會在自己面前謹小慎微,不會如此放肆。




 秦王道:“寡人以自己為餌,餌已經放下,就看楚人有沒有那個膽子來吃了。”




 李牧和蒙武對視一眼,眼中都是激動和無奈。




 他們無奈秦王居然以自己為誘餌,又激動接下來的大功勞。




 無論楚人出多少兵,必不可能渡過長江!




 ……




 朱襄幫忙準備後勤的時候,順帶召集城中醫者準備了一些金瘡藥。




 說是金瘡藥,其實朱襄並不知道金瘡藥的具體配比。他只是自己加入了一些消炎止痛的藥草,碾碎熬製成了藥膏而已。




 朱襄正在等楚人打過來的時候,楚人還沒來,來了一隊趙人。




 朱襄驚訝極了。這時候怎麼會有趙人來找他,難道是趙國出了什麼事?




 但趙人應該知道,他既然已經被趙王趕出來,就不可能再回到趙國。他一旦踏入趙國,肯定會被囚禁。




 已經知道了自己有多麼大的能耐,趙王哪怕再被罵一次,也不會放自己離開。




 嬴小政和子楚的臉色都很難看,想要驅逐這群趙人。




 但看著朱襄的臉色,他們把不悅忍了下來。




 顯然,朱襄很想見一見這群趙人。




 朱襄接見了這群趙人。這些趙人並不是從趙國前來,而是本來就在楚國行醫。




 他們得知了朱襄預防瘟疫的名聲後,不抱希望地前來拜訪。沒想到,因為他們鄉音未改,被朱襄接見了。




 朱襄得知這群人只是民間遊醫後,心中半是遺憾半是鬆了一口氣。




 如果這是平原君派人前來求助,他真不知道自己該做如何對待。但不是曾經友人的音訊,又讓朱襄有些恍然。




 朱襄問道:“請問有何事?”




 被推舉來的代表恭敬地表明自己想向朱襄請教醫術,並請求朱襄將防治瘟疫的方子教給他們,帶到其他地方去。




 朱襄道:“我預防瘟疫的方子本就是公開,你們能自己打探到。不過你們四處行醫為善,我就直接給你們吧。至於醫術,我只知道一些草藥的藥性,並不懂醫術,抱歉。”




 那老者立刻連連稱不敢。




 他見朱襄如此好說話,猶豫了再三,道:“我身上並無太珍貴的物品與朱襄公交換藥方,只有醫書幾卷。如果朱襄公不嫌棄,我想將醫書獻給朱襄公。”




 朱襄沒有拒絕。




 這個時代稍稍靠譜一點的醫者都在宮廷裡,民間基本都是巫醫,連《黃帝內經》都沒讀過。




 反過來說,這個時代稍稍靠譜一點的醫者都會被權貴供奉起來。




 這群遊醫看衣著和藥囊,又對瘟疫很瞭解,應該不是巫醫。他們還自己寫了醫書,可見是系統性地學習了醫書。如此能人,居然行走時間為庶民和貧寒士人行醫,朱襄既然遇到了,有意幫他們一把。




 朱襄已經決定,拿了他們的醫書,就用藥材和金錢補償,並且給他們行走秦國的官方權力。這樣他們如果去了秦國行醫,不會被官吏抓起來。




 朱襄問道:“請問老翁如何稱呼?”




 那老人道:“草民姓名並無意義,早已經忘記。現在別人都叫草民扁鵲。”




 朱襄:“……”




 朱襄:“!!!”




 朱襄:“啊?!老人家已經活了兩百多歲了?!”




 老人回答道:“朱襄公聽過扁鵲的名聲?是否是聽了扁鵲在秦國被殺的事?那是先代扁鵲。扁鵲是我們這一門執掌醫書之人的名號。”




 朱襄聽了老人解釋,才知道,原來“扁鵲”不是人名。




 最初的扁鵲便是來自趙國,是一位很厲害的名醫。後來這位名醫將自己的本事和醫書傳給其他人,弟子中醫術最高、繼承衣缽者便是新的“扁鵲”。




 後來師門壯大,一代人中可能有多人以扁鵲名號行醫。




 他們並不屬於諸子百家,只是以師徒形式傳承的小群體。非要說扁鵲有什麼特徵,就是扁鵲一般不接受某個固定的君王的供奉,而是在民間行醫。如果有王公貴族邀請,他們才會去就診。




 正因為如此,扁鵲沒有自保之力。比如有一位扁鵲為秦王診斷後,被嫉妒他醫術的秦國太醫李醯派人殺害。




 朱襄猜測後世再無扁鵲之名,恐怕扁鵲在秦國統一戰爭或者秦末戰爭中,就已經斷了稱號傳承。




 不過雖然稱號傳承斷了,他們的醫書流傳了下來,被後世醫者繼承。




 諸子百家都是如此,消失的只是組織架構,思想不滅。




 其實扁鵲說了謊,他不是碰巧在楚國,聽聞朱襄名聲後前來拜見,而是聽到了朱襄的名聲之後,下了很大的決心,抱著縹緲微弱的希望,前來拜見朱襄。




 這一位扁鵲雖是趙人,但此刻中原也較為炎熱,所以趙國南邊也有人身患水蠱病。扁鵲的家人便是因水蠱病後遺症離世。如何醫治水蠱病是扁鵲的心病。




 他以為水蠱病是溼氣入體,一輩子都在研究怎麼排出體內陰溼之氣,研究體內陰陽調和的理論。




 朱襄防治水蠱病的名聲傳到了他耳中後,扁鵲先是不敢相信這個與他所想完全不同的理論。但醫者的本事就看病有沒有治好,朱襄有效抑制了水蠱病發病,還用動物做了實驗。扁鵲不得不信。




 他收集了朱襄防治水蠱病的措施,寫在竹簡上,燒給了地下的家人。




 朱襄沒有救他的家人,但他視朱襄為恩人。




 正因為如此,扁鵲很想來拜見朱襄,想投入朱襄門下。




 朱襄公在南方滅釘螺、防治瘟疫,一定需要很多醫者。他為了研究水蠱病閉門多年,只在家鄉附近行醫。現在他想救下更多得了水蠱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