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紅燒江鱸魚





 眾人立刻心領神會。




 李將軍一定在城中聽到了他們懼怕朱襄能惑民、能滅神,所以才失去了抵抗之心的流言。




 顯然,李將軍不希望有關於朱襄公的流言出現,以免朱襄公聲望太過,讓秦王警惕。畢竟朱襄公不僅是秦國的大賢,也是秦國的外戚,關係到秦國王位爭奪。




 他們立刻紛紛保證,自己立刻會讓朱襄公相關的流言消失,開始大肆吹捧秦王和秦國。




 我們確實是因為秦王太英武、秦國太強大,所以才早早心向秦國!




 李牧見這些人很識趣,便投桃報李,給了他們許多便利。




 李牧基本沒有動主動投降的地方官吏編制,只在比較重要的地方用軍官替換;也沒有收繳他們的稅收,只接受合適的供奉。




 李牧還大擺宴席,宴請當地名門貴族交流感情,與他們互贈禮物,並承諾送他們族中青年才俊去咸陽學宮。




 “如今天下賢才盡在咸陽學宮,你們偏安一隅,雖生活安穩,但想更進一步便是不可了。”李牧和藹道,“如果你們有讓家中年輕子弟更進一步的想法,我可為你們寫推薦信,推薦你們去咸陽學宮入學。”




 當地豪強紛紛意動。




 雖然讓家中年輕子弟千里迢迢去咸陽,他們擔心秦王將其當人質。但如果秦國一直這麼強大,真的統一了天下,那麼自己家族想要更加顯赫,留在當地當地頭蛇顯然不可能。




 再者,就算他們為家中年輕子弟聘請了老師,也遠遠比不過咸陽學宮的賢才。有識之士誰不想有更好的老師?只是礙於世道大亂,不敢輕易出門。如果有秦兵護送,從水路進秦,他們就不怕路上遇到意外了。




 李牧再次誘惑:“過些時日,待楚人安分一些,朱襄應該也會來此地。他對吳城十分嚮往。你們選擇家中青年才俊,可先在朱襄手下入學。若朱襄看中,將來帶他們一同回咸陽,恐怕前途會更好。”




 豪強的眼睛亮得像火把。




 如果能投入朱襄公門下,還擔心什麼人質?!




 哪怕是提前在秦王王位爭奪中站位有危險都沒關係,但他們現在想冒險也不可能得到從龍的機會,連去賭桌旁邊的資格都沒有!




 “不過朱襄苛刻,恐怕很難。”李牧轉動了一下酒杯,將青銅酒杯放在桌子上,發出一聲悶響,“你們也知道,朱襄仁愛,在他眼中,貴族庶民皆是人命,不會厚此薄彼。你們若想讓子弟跟隨朱襄,不僅要選有仁愛之士,還要能吃苦,能放下身段與朱襄一同行走田野。”




 他搖了搖頭:“難。”




 李牧為朱襄造勢之後,讓當地豪強自己為難去,自己繼續訓練和擴充水軍。




 朱襄正如李牧所說,扛著鋤頭,帶著弟子,牽著政兒,慢悠悠也往長江下游走。




 他一路走,一路指導秋種。




 中原種植冬小麥,南方也可以種。至於水稻,就等開春之後再種了。




 無論種冬小麥還是種水稻,冬季都不能閒著,該整地整地,該修水利修水利。朱襄還將水車、石磨、舂米工具等傳播到自己所走的地方,告訴他們如何吃麥吃稻更加美味。




 朱襄讓村中長老管理石磨,與他們約定如何讓村民借用石磨,收取少許糧食或者勞役來彌補石磨管理的費用。




 “不要貪婪。整個村莊都富裕之後,你們的生活才會更好。”朱襄挨個村莊叮囑,“秦王現在在咸陽選官,天下賢才都能考官。以後還會在各地興建書院,讓各地庶民士人考取官吏。你們只有讓村裡大部分人吃飽肚子,才能有更多的人讀書。若村莊裡有人做官,不比貪圖一點點石磨的收益強?”




 當地村老都很驚訝:“我們也能考官?”




 朱襄道:“你想,秦國很快就要統一中原,佔領那麼多地方,總要有人來管。如果讓六國舊官吏去管,那麼那些地方是秦國的地盤,還是六國的地盤?秦王那麼英明,當然會選拔新的人才。”




 村老信了。




 因為李牧攻打下新的土地時,就是任命當地沒有當官吏的士人去當官吏,而不選擇原本的官吏。




 這樣其實換湯不換藥,因為當地官吏基本也是當地名門望族。李牧換來換去,其實還是他們家族的人。




 但李牧此舉的含義,就是向當地人放出一個信號,這裡已經是秦國的地盤,楚國原本的那一套說了不算。




 而且雖然同是當地望族,但望族中人心也不齊。即便是兄弟血親,也可能是仇人。他們自然希望讓別人下去,自己當官吏。




 朱襄的話讓當地人生出了更多的野心。




 朱襄的意思是,現在的官吏也是暫時的,以秦律的規定,之後官吏還需要再次考核。而考核的時候,包括庶民在內的所有人都有資格去考。




 當然,事實上庶民是不可能去考的。因為現在的庶民不識字,識字的都是士。




 但庶民中較為富裕的人也會想,就算這一代不行,兒子呢?孫子呢?只要從現在開始教,將來未必不行。




 “謝朱襄公指點。”村老叩頭不止。




 朱襄扶起他們,與弟子們繼續前行。




 他身後的弟子們竊竊私語。




 “看,我們儒家真厲害。”




 “屁,朱襄公是咸陽學宮,不屬於任何一家。”




 “不,就是我們儒家大賢!”




 “朱襄公推行律令,為何不是我們法家?”




 “錯了,朱襄公是我們墨家,是我們的鉅子!”




 “屁!朱襄公擅長種田,當然是我們農家。”




 “你怎麼不說朱襄公寫小說,是小說家呢?”




 “呃……”




 嬴小政本來在思索朱襄所說的“考官”制度,被身後學子們打斷了思路,憤怒地往後瞪視了一眼。




 學子們立刻噤聲。




 雖然公子政年紀小,但已經頗具威嚴。




 好吧,其實公子政瞪的一眼挺可愛,但他們不敢說,只能板著臉假裝自己被嚇到了。




 嬴小政滿意地回頭:“舅父,你是哪家的?”




 朱襄沒聽懂:“啊?我是政兒家的。”




 嬴小政:“……哦。”算了,不問了,舅父就是我家的。




 冬季沒有多少需要朱襄指導的地方,朱襄只需要將春耕需要的工具交給當地官吏,讓他們開墾荒地興建水利。




 在嬴小政迎來七歲生日的時候,朱襄來到了吳城,順便繼續往東,去看了一眼大海。




 雖然嬴小政已經七歲,但如果朱襄努努力,還是能將小外甥扛在肩膀上,只是不能走太遠。




 嬴小政坐在朱襄的肩膀上,看著洶湧澎湃的大海,感到一股豪氣充盈胸中。




 夢中自己當了秦始皇后才看到的大海,他現在就看到了!




 “政兒,對著大海高喊,會非常舒服。”朱襄慫恿。




 嬴小政問道:“真的?”




 朱襄道:“據說喊出自己的夢想,實現的概率非常高。”




 嬴小政雖然不信,但想試試。




 比如他想喊自己成為秦始皇,讓阿父早點退位。




 我不要當秦二世,嗷嗷嗷嗷!




 嬴小政在自己腦海裡想象出這個畫面,然後使勁搖晃腦袋,把這個畫面晃走。




 好蠢,算了。




 不過朱襄開始犯蠢了。他對著大海,使勁喊了一聲“啊!”,把身後的李牧嚇了一跳。




 李牧道:“你發什麼瘋?”




 朱襄義正辭嚴道:“你面對大海或者登上山頂,難道沒有想大喊的衝動嗎?”




 李牧想了想,道:“有。”




 朱襄道:“來,你也喊一聲,比一比我們誰的聲音更大。蒙武,你也來!”




 蒙武指著自己的鼻子:“我來?比什麼?”




 朱襄道:“你走神呢?我說比誰的聲音更大。聽說武將的聲音都很洪亮,有些武將光是大喝一聲就能嚇死人。”




 蒙武道:“我不信。”




 李牧也道:“我不信。”




 朱襄冷哼。你們如果活長一點,遇到項羽或者張飛,你們就知道了。




 張飛不好說,不過就算這個時代秦國不會二世而亡,項羽也一定會成為一員名將。




 項家不是傻子,一旦發現不能反秦之後,他們肯定會轉變思路,力圖通過軍功進入秦國上層,躋身秦國貴族。




 只要秦國夠強大,項家的反秦之心就會被瓦解。那時候項羽自然會進入秦國軍中,以他的天賦,肯定會嶄露頭角。




 至於劉邦,雖然後世人經常看低劉邦,但實際上劉邦的個人能力和魅力都十分出眾,無論是在戰亂時代還是在和平時代,如果給他和項羽同等的機會,劉邦的成就可能都會比項羽高。




 官場需要情商,項羽的技能點全點武力值了。就算在秦國當將領,朱襄都擔心他會不會因為太過恃才傲物把自己玩脫。




 朱襄走了一會兒神,蒙武已經應下比試。




 他對李牧道:“打仗我不如你,但聲音我一定能贏你。”




 李牧無語:“我不想比。”




 嬴小政起鬨:“老師,一定要贏!”




 朱襄也拱火:“李牧,政兒在這裡,你不至於不戰而降吧?不會吧不會吧?”




 李牧聽著朱襄一連串“不會吧”,就知道了朱襄的不懷好心。




 以前在邯鄲時,朱襄就經常和藺贄一起“不會吧不會吧”陰陽怪氣惹人生氣。




 李牧道:“如何比?有何彩頭?”




 朱襄思索,現在沒有分貝測試器,好像不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