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豬油糖炒麵



 荀子雖然不想聽這些打仗的事,但還是耐著性子聽完,然後嘆氣道:“朱襄去了之後,也能成為李牧手中一張底牌。朱襄不僅會種地,也能管理後勤。有朱襄坐鎮後方,李牧當可放心前行。不過李牧應該不知道朱襄會去黔中郡,所以這是額外的底牌。”


 藺贄捏了捏下巴,眯著眼笑道:“火|藥會不會也是一張底牌?李冰開山時用到了火|藥,雖說威力不怎麼樣,但那響聲和火光,或許能嚇到不少人。若他們夜晚突襲,召來天雷地火,一定能引起楚軍混亂。”


 子楚道:“這肯定也是底牌。這麼多底牌,李牧確實可以放手一搏。只要等離間計成功,他便可以出手。範公,依你之見,李牧對楚國的離間計能成功嗎?”


 范雎微笑:“成功率很高。不過楚國貴族謹慎,恐怕成功後也難以掀起太大混亂。公子若想幫助李牧,可以從咸陽入手。”


 子楚微笑:“秦國的那一群楚國外戚嗎?的確,可以給他們放一些消息,比如周王室又蠢蠢欲動了。”


 “這消息可不是假消息。”懵了許久的蒙驁,現在才插進話,“君上確實想攻打周王室。李牧的行動,與攻打周王室不衝突。”


 子楚道:“但他們會認為衝突。只要秦國去攻打周王室,就不會攻打楚國。”


 他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肩膀,道:“我養了這麼久的身體,也該活動活動了。”


 藺贄笑道:“你也沒養多久。不過只在咸陽活動,不會太累。”


 他起身拱手作揖:“今日之言,由我稟報給君上可好?”


 眾人頷首,讓藺贄隨意。


 一群老青兩代重臣聚會,如果不稟報給君王,君王恐怕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聚會散去,咸陽漸漸暗潮湧動。


 很快,秦王下令備戰,要給不安分的周王室一點小小的教訓。


 而領兵的,則是楚國外戚大將。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楚國,楚國更加相信,現在楚國四起的謠言和秦國沒關係,真的是楚國人自己爭權奪利。


 韓非身為沒有投靠秦國的韓國公子,本來不應該知道這些秦國內政秘聞。


 但他卻以服侍荀子的弟子的身份,“不小心”旁觀了這一場大佬聚會,心驚膽戰地得到了這個他本不應該知道的消息——李牧要攻打楚國,和李牧的底牌。


 韓非驚出了一身冷汗,直覺自己這個狀態十分危險。


 荀子見韓非嚇得日益消瘦,嘆著氣找韓非談心。


 “你不用擔心,秦王不會囚禁你。”荀子道,“若對你有危險,我就不會將你帶在身邊。”


 韓非結結巴巴道:“老師為何、為何要讓我知道?”


 荀子道:“你多瞭解這些事,比看書聽講課學習到的東西更多。”


 韓非憂慮道:“但、但這是秦國大事……”


 荀子道:“確實是大事,但你知道了此事,對戰局影響也不大。李牧的底牌只會用一次,待與楚國戰爭打響,很快其他五國就會知道李牧的底牌,底牌就會變成明牌。你會將李牧的底牌提前告訴楚國嗎?”


 韓非使勁搖頭。別說楚國和他沒關係,他不會冒這個危險。就算他想,等他把消息傳遞出去,恐怕戰鬥都結束了。


 荀子道:“所以你很安全。”


 荀子等韓非冷靜下來後,問道:“你對朱襄入蜀後做的事,有何想法?”


 韓非疑惑:“有何、有何想法?什麼想法?”


 荀子道:“朱襄一改往日作風,做出的那些稍顯冷酷,可能不符合當世人對仁義君子想象的做法,你有何想法?”


 韓非想了想,道:“朱襄公擯棄小仁,是、是為大仁!”


 荀子贊同道:“確實如此。如先師孔子之言,這才是大仁。”


 他頓了頓,道:“但朱襄做此決定,心中肯定沒有想過什麼大仁小仁。他為何做出這決定,做出這決定後心中揹負了什麼,這些是你應該瞭解的事。你思考總是以最大利益出發,是很典型的以利益驅之的法家人思想。”


 他又停頓了一會兒,嘆氣道:“但你心中的利益,只是一些文字和畫面。我希望你在踐行心中思想的時候,也學會儒家的‘仁’。若是現在的你,和朱襄做了同樣的事,你就是不仁,朱襄就是仁。你如果明白了這其中的原因,你就從我這裡出師了。”


 他輕輕地拍了拍韓非的肩膀,然後起身離去。


 韓非坐在燈火前,燈火的影子在他的臉龐上搖曳,隱隱約約,恍恍惚惚。


 “仁……”半晌,他聲音如蚊鳴般細微,“仁,真的有用嗎?”


 朱襄公,你會讓我改變自己的思想嗎?


 在咸陽學宮,另一位青年也在思索這件事。


 這一位青年只是咸陽學宮一位很普通的學子,他沒有很好的出身,更沒有韓非那樣的運氣,直接在荀子身邊服侍。


 他住在咸陽學宮一處最普通的宿舍中,身邊還有同住的人,連油燈都不敢點,怕影響身邊人酣睡。


 那位青年名為李斯。


 李斯平庸了很多年,突然有一日醒悟,自己不能再渾渾噩噩,像老鼠一樣活著。


 他想要權力,想要地位,所以才會奮起拜師唸書,想要出人頭地。


 他只是一介想要青雲直上的貧寒士人,與韓非等目標是幫扶國家甚至天下的人完全不一樣。


 但李斯現在所想的,恰好是韓非所思考的問題。


 李斯在聽學的時候,聽到了朱襄公的新好友,蜀郡郡守李冰看到了蜀郡連年洪災,於是立下軍令狀,向秦王請求在蜀郡興修大型水利工程的事。


 他們在爭論,朱襄公此次去蜀郡聽說下令殺了很多人,這算不算破壞了朱襄公仁義的形象。


 咸陽學宮的學子們總是秉承著不同的思想吵吵鬧鬧,每次爭吵都很難達成統一意見。但這次,他們很快就達成了一致意見——朱襄公仍舊是仁人君子,他踐行了更大的仁義。


 只是很快他們又吵了起來,辯論為何朱襄公此舉是更大的仁義。


 有的人說朱襄公是為了救大多數人犧牲了少數人;有的人說朱襄公是嚴格按照律令,所以殺人不算不仁;有人說那些人罪有應得,懲罰罪有應得的人就是仁……


 李斯聽了一會兒,沒有參與辯論。


 他如今的學識和口才都還不如已經求學很多年的同窗,只能在一旁安靜地聽同窗高談闊論。


 但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李斯也在心中不斷推演自己假如加入辯論的場景。


 “朱襄公究竟是什麼人?”


 “是民間傳言的大賢,救人的仙神,還是偽善的鑽營者?”


 李斯還未見過朱襄。


 朱襄當初在咸陽學宮對戰方士,也不是所有學子都能旁觀。周圍位置先被秦國宗室官吏佔了一圈,然後是秦國貴族出身的學子佔了一圈,再是咸陽學宮的老師和他們看好的學生佔了一圈。李斯根本沒機會靠近。


 明明同在咸陽,他對朱襄的看法,仍舊是道聽途說和自己的想象。


 李斯對朱襄太過好奇,好奇到第一次想結交一個人,不是為了往上爬。


 “不知道有什麼機會,可以得到朱襄公的指點。”李斯想來想去,想到了一個人——韓非。


 韓非是韓國公子,又是最先去來秦國拜見朱襄公的人,所以很幸運地在荀子身邊服侍,住在了朱襄公的家中。


 韓非雖然很有才華,但因為是個結巴,和他辯論簡直是折磨中的折磨,所以其他學生雖然想結交他,最終都忍不了被韓非拉著辯論而繞著他走。


 李斯想,如果自己能忍得了和韓非辯論,或許能夠藉著韓非這條路,將自己的名聲傳到朱襄公耳中。待朱襄公回到咸陽後,自己送上策論,或許就能得到朱襄公指點。


 朱襄公從來不推舉別人,也不收徒。


 朱襄公身邊的友人雖然大多身居高位,都並非因朱襄公而得了秦王看重,而是本身就是舉世大賢。所以李斯此次拜見朱襄公,僅僅是為了滿足好奇心。


 李斯打定主意後,安心入睡。


 從明日起,他就要忍常人所不能忍,努力和韓非成為友人了。


 還在點著油燈思索的韓非忍不住打了個寒顫,又打了好幾個噴嚏,把油燈都吹滅了。


 他摸了摸手臂上的雞皮疙瘩,疑惑為何自己會突然發冷。


 ……


 “啊,果然有他們。”朱襄看著咸陽學宮的弟子名單不斷樂開花。


 剛練完弓箭的李牧,赤|裸著上半身,脖子上掛著一條布巾走進來,把朱襄泡好的涼茶一飲而盡。


 他抹了抹嘴道:“什麼果然有他?這是什麼?”


 朱襄道:“是咸陽學宮的課業排名。”


 李牧疑惑:“你還看這個?哪來的?”


 朱襄道:“我讓君上給我捎帶的。”


 李牧:“……你膽子還真大。”君上給你下詔令,你還讓君上給你捎帶東西。


 李牧掃了一眼朱襄手中的名單,道:“你看中了誰?只是看課業,你就能看出誰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