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雙季再生稻



 嬴小政聳聳肩膀,攤攤小手。


 雖然的確如此,但他總認為舅父和老師是在故意欺負人。以他對舅父和老師的瞭解,自己的猜想絕對沒錯。


 當然,舅父和老師絕對不會承認。


 李冰果然沒有繼續找朱襄和李牧幫忙。朱襄回到了田地,李牧沒有立刻去楚國邊境,而是陪了嬴小政一段時日,繼續教導嬴小政騎馬。


 經過朱襄的荼毒,嬴小政也勉強無奈地接受自己是六歲,而不是七歲或者八歲。


 反正只要自己權力夠大,想要提前到十五六歲加冠都沒問題。


 這一世阿父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錯,恐怕自己三十歲左右才能當秦王。就算阿父不爭氣,將來也是舅父輔政。


 自己現在就幫舅父處理雜事,將來舅父輔政,那輔政的工作還不是自己做?


 我輔政我自己,什麼時候親政有什麼區別。


 所以舅父開心就好。


 六歲的嬴小政終於有了一點俊俏兒童的模樣,不再是圓滾滾的一團。


 他的手腳開始抽長,慢慢進入了第一次生長發育期,騎著小馬駒的時候能夾住馬背。


 朱襄、李牧、李冰三人一同尋了許久,給嬴小政尋了一匹有千里馬血統的小馬駒當六歲生日禮物。


 當得知朱襄要送給嬴小政生日禮物,併為嬴小政做生日大餐的時候,李冰很不適應。


 這個時代不慶祝生日。


 華國古代的傳統,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不僅不會賀喜,還應該悲傷。


 雖然私下肯定會有人在生日的時候偷偷慶祝,但整個社會層面,生日是不應該大規模慶祝的。


 直到佛教盛行,“佛誕日”作為一個宗教盛大節日進入百姓的視線,“慶祝生日”才漸漸盛行。


 到了唐太宗的時期,唐太宗就因為民間開始普遍盛行慶祝生日,對民風不純而進行過感嘆和憤怒,並試圖下令糾正。


 不過到了唐玄宗時期,唐玄宗認為自己的功績夠大了,是應該好好慶祝一下,成了皇帝中公開慶祝生日的第一人,稱“千秋節”,後又改名為“天長節”。皇帝誕辰自那以後,才成為全國性的節日,被後世皇帝延續。


 民間隆重慶祝生日,也成了公開的傳統。


 所以在先秦,為孩童慶祝生日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


 但朱襄說:“我感謝上蒼讓政兒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我想疼愛孩子的母親,也一定會認為孩子誕生的那一天是幸福的日子。如果她不認為,她就不給孩子慶祝生日便好了。孩童又無法隆重自己慶祝自己的生日。”


 李冰便被朱襄的“歪理”說服了。


 嬴小政其實對是否慶祝生日無所謂。在舅父幫他慶祝生日的時候,他還未想過這件事。


 因為朱襄是庶民,父母不重視,他不知道自己的具體生辰。而雪是被撿來的,連年齡都是估算的。朱襄和雪都不過生日。


 但他們二人都非要給嬴小政過生日,嬴小政只能勉為其難地接受。


 他想,將來長大了,就以皇帝的命令指定一天成為舅父和舅母的生日,他也要給舅父舅母過生日。


 他是皇帝,他說舅父舅母的生日是哪天就是哪天。


 嬴小政的小短腿騎馬比較困難,朱襄看了幾次笑話之後,就被嬴小政轟走了。


 當李牧準備回軍營的時候,嬴小政抱怨了一句,腿懸空不好發力夾住馬肚子。朱襄一拍腦袋,突然想起了什麼。


 “那為什麼不做馬鐙?”朱襄道,“只要在馬鞍兩邊掛兩個繩套,不就能踩著了嗎?”


 嬴小政:“?”


 李牧:“??”


 李牧把朱襄拖走:“試試。”


 嬴小政邁動著小短腿跟在後面追:“我也要試試!”


 然後,李牧現打了兩個繩套掛在小馬駒的馬鞍兩側,讓嬴小政踩著試了試。


 嬴小政歡呼:“果然容易多了!如果踩的地方更結實就好了!”


 李牧親自削了兩塊木板,綁在繩套下方。


 嬴小政道:“果然更容易了!蹬一腳就能發力,所以叫馬‘蹬’嗎?”


 朱襄敲敲自己的腦袋。


 啊,自己騎了那麼多次馬,怎麼把馬鐙馬蹄鐵忘記了。哦,因為自己下意識地想要忽視打仗的事。


 “我也試試。”李牧給自己做了一套馬鐙,並且無師自通踩著馬鐙翻身上馬。


 他先騎馬跑了兩圈,然後讓朱襄遞給他棍棒,在馬上做穿刺的動作。


 之後,他又接過弓箭,雙手離開韁繩,箭枝準確無誤地射中被他選成標靶的樹幹。


 “朱襄!我要向君上上書,為你記一大功!”李牧興奮道,“有馬‘蹬’,我能迅速訓練出精銳騎兵!”


 “別給我記,我功勞已經太多了。”朱襄道,“你自己拿著,正好向君上要更多的權力。你不是想去楚國逛逛嗎?”


 李牧不悅道:“我不能搶你的功勞。”


 朱襄道:“那就說我二人一起想的。我提議,你做馬鐙,都有功勞。哦,給政兒也加一份功勞。如果不是政兒說想在馬上踩著點什麼東西發力,我也想不起來。”


 李牧道:“這倒是……這麼說起來,政兒的功勞最大。”


 他不知道朱襄本來就知道馬鐙,只是一直忘記了。所以以為提出“要踩點什麼發力”的政兒,才是第一個提出點子的人。


 李牧抱起嬴小政蹭了蹭:“政兒果然聰明!”


 嬴小政一頭霧水。這真的是我的功勞嗎?我只是隨口一說。


 但舅父和老師都這麼說,嬴小政也就猶猶豫豫認了。好像確實是自己的功勞?


 “如果把馬鐙做成鐵環,就能用得更久,並且能批量製造。”朱襄道,“說到踩,我聽說有的地方為了不讓牛的腳掌過於磨損,會給牛腳掌釘鐵板。馬的腳底板磨損之後,馬就不能上戰場了吧?馬是不是也可以釘鐵腳掌?”


 李牧沒有懷疑朱襄的話。朱襄是最擅長和田地打交道的人,在趙國秦國都經常走訪田地,所以見到這種稀奇古怪的事很正常。


 他抬起馬的前腳,摸了摸馬的前腳掌:“或許真的可以,就是廢鐵。”


 朱襄道:“廢鐵比廢馬強。”


 李牧笑道:“當然。沒有什麼比馬更珍貴。”


 身為趙人,他最擅長的就是騎兵。秦國雖然也有騎兵,但在戰術和訓練上比其他還是差遠了。


 他一直想組建一支精銳騎兵,但因為剛來秦國,想要足夠的戰馬很困難。此刻他非常想念自己在雁門郡的時候。


 若朱襄的提議能夠成真,他就能用更少的戰馬打出成績,那時候問秦王要馬就簡單多了。


 “我這就回軍營。”李牧道,“我讓軍營中的鐵匠先打造一批裝備出來,去找楚人試試。如果好用,我就向君上表功。”


 李牧攥緊拳頭。他既然已經來了秦國,可不想碌碌無為。


 他還年輕,正是當打之年。朱襄說他是未來的武安君,那麼他一定不負友人的期望!


 “去吧去吧。記得給政兒也打一套。”朱襄道,“記得別把功勞全推在我身上。”


 李牧無奈道:“好,知道了。不過朱襄,你有更多的功績,才更好保護政兒。”


 嬴小政仰頭看著李牧,不高興道:“我已經長大了,不需要舅父保護。”


 李牧拍了拍嬴小政的腦袋:“你越是逐漸長大,越需要朱襄的保護。”


 朱襄道:“功勞太小太大都不好。而且我不是因為淡泊名利才不想獨攬功勞,我只是擔心君上認為我在軍事上也是可造之材,把我丟去軍屯。雖然軍屯也是種田,但總會遇到打仗。”


 朱襄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雖然見多了死亡,我還是很害怕打仗。”


 嬴小政深深地嘆了口氣:“舅父,你這話被廉翁聽到了,又要被廉翁追著打罵,說你膽小軟弱。”


 朱襄理直氣壯道:“只要接受了自己的軟弱,我就是無敵的!”


 嬴小政和李牧:“……”


 他們真的不知道朱襄在驕傲什麼。


 不過朱襄的擔憂也有道理,李牧同意了朱襄的要求。


 李牧回到軍營實驗馬鐙和馬蹄鐵,朱襄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此時氣候十分溫暖,連朱襄離開時的冬季遇上大雪,都被稱為是“異象”。本來冬季氣候就十分溫和的四川盆地,溫度就更高了。


 今年冬季的溫度相較前兩年十分“正常”,也就是溫度很高。朱襄才能在冬季為水稻育種。


 否則水稻晚稻應該是在七八月種植,十月到十一月收穫。


 朱襄推廣雙季稻之後,即便天氣暖和,他也會指導農人按照正常的農時耕種。


 即早稻三四月耕種,六七月的時候收穫;收穫早稻的時候同時種植晚稻,最遲八月種完,初冬能再次收穫一次。


 其實早稻和晚稻並非嚴格按照時間來種植,全年溫度合適都可以種植,只是收穫時間不同。


 晚稻的生長週期,更適合由熱到冷,但其他時候也能種。


 朱襄原本打算先培育晚稻種子,再培育早稻種子,明年秋季就能直接推廣雙季稻種植。但他種下系統給的晚稻種子後發現,這“晚稻”可能是再生稻,能直接雙季收割,那推廣就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