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慶典麥芽糖



 清的事只是一件小插曲。


 清來拜見朱襄,除了仰慕的名聲,還想在朱襄手中討些傳說中能高產的土豆種子。


 朱襄告訴她,土豆都已經種下,她想要購買,自己去找農人。但他希望清能用糧食換糧食,不要花高價從商人那裡購買,否則商人可能會搶奪農人的救命口糧。


 “這裡是蜀郡,不是巴郡。如果你敢做這種事,我會依照律令,將你斬於蜀郡。”朱襄嚴厲道。


 清趕緊道:“民婦絕不會做此事!也會約束家中人不做此事!”


 朱襄道:“你知道分寸就好。”


 他想了想,道:“無論是蜀郡還是巴郡,都是秦國的郡縣。希望你們一直知道分寸。”


 朱襄知道,巴氏如此逼迫蜀郡郡守,心中肯定知道李冰對他們有所不滿。清很聰明,應該知道他所說的“分寸”是什麼“分寸”。


 如果清在家中掌權後,繼續擴充兵力,讓巴郡只知道有一個叫寡婦清的女軍閥,不知道秦國國君。那麼她的家族會再次在秦始皇的厚賞中敗落。


 朱襄對清的這點善意,來自對歷史人物的好奇。


 至於清能不能聽進去,他就不管了。


 清繼續去做生意,雖邀請了幾次朱襄赴宴,朱襄都直接無視了。


 現在豐收在即,瘟疫也沒有完全控制,朱襄有很多事要做,沒空和豪商推杯換盞。


 李冰休息了幾日,也重新扛起蜀郡郡守的重擔。


 他接過了控制瘟疫的擔子,將指導收穫的事交給了朱襄。


 他又安排了新的官吏負責稅賦徵收,不讓朱襄插手。這不是李冰擔心朱襄擁有太多權力,而是對友人的體貼。


 當他得知朱襄做的一些“冷酷無情”的事後,十分後悔。


 李冰離開前,以為朱襄頂多只指導農人復耕。如果是普通郡守,做到這一點已經足夠了。


 他沒想到,朱襄想得這麼多,做得這麼多。朱襄下的命令,讓許多他已經放棄的平民活了下來。但這些命令,都與朱襄的性情相悖。雖然朱襄說不用介意,他仍舊心中為此鬱郁不安。


 不過李冰沒有將這些話告訴朱襄。他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十分自然地接過了朱襄手中所有可能會讓朱襄為難的工作,自己去面對為了救下更多人而放棄的那些人的憤怒詛咒。


 大菽和土豆豐收時,瘟疫也終於控制住了——後世一支疫苗就能解決的疾病,在這個時代都是絕症。幾個月時間,得病的人困在村莊內全部病逝,傳染鏈條被徹底切斷,蜀郡大地的大規模瘟疫消失。


 零散的瘟疫,會伴隨著每一代農人的生命一直存在,不需要官府特意去治理。


 秦國雖然正月仍舊是一月,但以十月為新年。


 正好遇到豐收,為了振奮平民心神,李冰特意籌辦了大型新年祭祀。


 民間,農人們也聚集在一起,為豐收舉辦了慶典。


 他們的食物不多,秦國也沒有因為洪災給他們減稅。但他們仍舊很開心地敲鑼打鼓,唱著當地方言的山歌,為豐收而喜悅。


 朱襄難得換了一身綢緞衣服,頭髮用青玉簪束起,抱著穿得十分喜慶的毛絨絨外甥,去看祭祀的表演。


 嬴小政身上的毛皮都是閒不住的李牧打的,都是後世說出來會牢底坐穿的動物。


 嬴小政的身材本來就圓潤可愛,穿了一身毛絨絨後,完全變成了一個毛絨球。


 也來參加新年祭祀的李牧把毛絨球嬴小政拋起來又接住,難得玩心大起。


 沉穩的李冰也沒忍住,把毛絨球嬴小政抱在懷裡揉搓了許久。


 嬴小政木著臉。


 他已經認命。在自己長大前,舅父的友人們大概是不會給自己秦公子的基本尊重了。


 “政兒,那邊有麥芽糖,要不要吃?”朱襄表現得比嬴小政還興奮。


 這還是朱襄第一次逛真正的祭祀慶典。


 在邯鄲的時候,趙國因為趙惠文王病逝,又連年征戰,沒有空閒去舉辦慶典。就算舉辦了,朱襄也不願意去擠,怕遇到了貴族,招惹是非。


 咸陽氣氛較為壓抑,秦王不喜歡民間出現太過鬧騰的慶典。秦人都在努力耕種,不敢有娛樂活動。


 蜀郡天高秦王遠的地方,成都城又十分繁榮,朱襄這才第一次逛到古代的祭祀慶典。


 這慶典比朱襄去景區旅遊時要冷清不少。


 景區的慶典有踩高蹺、舞龍舞獅、秧歌隊等,這個時代,這些都還沒有。


 後世紙張普及後,彩紙可以給慶典表演增添許多色彩。現在服飾都得用布做,平民做不起。


 這時候的慶典表演,多是舉著火把,或者用草紮起各種不知道是什麼動物的小怪獸揮舞。


 蜀郡的原始宗教崇拜還存在。戴著奇怪木頭面具的人圍著火堆跳舞,也是慶典的重要節目。


 好幾個小孩子被戴著奇怪木頭面具的“巫師”嚇哭。朱襄逗弄嬴小政,嬴小政不僅沒哭,還要了一個十分兇悍的面具戴在臉上。


 朱襄嘆氣:“唉,政兒實在是太成熟穩重,讓舅父少了許多趣味。”


 嬴小政把舅父的腦袋當鼓輕輕敲。


 聽聽這是什麼話,舅父你的趣味難道是看我被嚇哭嗎!


 朱襄笑著道:“你不吃麥芽糖,那裡還有粟米粑粑,你要吃嗎?”


 戴著面具的嬴小政甕聲甕氣道:“舅父,你不是說外面的食物不乾淨,吃了容易腹瀉?”


 朱襄道:“確實容易,但難得逛一次慶典,大不了回去喝藥。要吃嗎?”


 嬴小政猶豫了一下,決定讓舅父回頭給他買麥芽糖。


 朱襄無語。自家政兒小小年紀就染上了甲方的壞毛病,換了幾個版本,“就要第一版”是吧?


 不過朱襄還是扛著嬴小政回到麥芽糖攤位旁,給嬴小政買了一棍子麥芽糖。


 在小商販攪糖的時候,朱襄把嬴小政放在地上,好奇地蹲在地上問道:“這真的是麥芽做的嗎?這個時候還有麥芽?我看蜀地也不常種麥子。”


 那人道:“我家種了麥子,能越冬的麥子,長平君在趙國找到的,叫冬小麥。”


 長平君朱襄道:“冬小麥中原早已有之,不是長平君找到的。”


 那人得意道:“別胡說,就是長平君!我家和趙國有親,我是商人,會運送蜀錦去趙國賣。”


 朱襄驚訝道:“去趙國?路途這麼遙遠,你真厲害。”


 那人道:“一年一次,賺的錢比種地強。不過地還是要種,秦法嚴厲,不種地,會被處斬。聽說在關東,普通人已經不敢行商,只有貴族能派人行商。唉,不知道蜀郡將來會不會也這樣。”


 戴著面具的嬴小政問道:“行商不務正業,還是種地好。”


 那人苦笑:“但只種地,容易餓死啊。你看,如果我只種地,哪知道趙國有冬小麥?”


 他說起自己種冬小麥的時。他想把冬小麥在家鄉推廣。等小麥成熟,他就把種子分給鄉里人。


 現在慶典,他十分奢侈地取了一些小麥芽,和粟米做成麥芽糖,在慶典上賣些錢,好買點蜀錦回去給家中妻女。


 糖十分貴重,哪怕是麥芽糖,這一罐子賣完,也夠他扯幾尺蜀錦了。


 朱襄道:“你家在哪?我會種冬小麥,可以來教你。”


 那人失笑:“你連冬小麥是長平君發現的都不知道,還會種”


 朱襄扯了扯嘴角:“真不是長平君……對了,趙國現在如何了?”


 他很久沒有聽到趙國的消息。


 那人道:“趙國?什麼如何?”


 朱襄道:“我之前聽說,邯鄲好像有點亂?把平原君都關起來了。”


 那人道:“那都是多久之前的事了?平原君請來了信陵君幫忙,現在叛亂已經平定了。”


 朱襄道:“這樣啊,挺好。”


 平原君和平陽君大概已經無事了吧?真的太好了。


 朱襄不再詢問趙國的事,問了那人的地址後,帶著吃著麥芽糖的嬴小政離開,繼續逛慶典。


 嬴小政掀起面具,嫌棄地咀嚼有些粘牙的麥芽糖:“難吃。”


 朱襄嘲笑:“那你還吃得歡。”


 嬴小政用舌頭使勁舔著牙上的麥芽糖:“有點酸,不好吃。沒有舅父做的糖果好吃。”


 朱襄道:“那不吃了?”


 嬴小政含著麥芽糖的棍子,大步往前走。


 不過他腿就那麼短,步子邁得再大,也不到朱襄半步的距離。


 朱襄在人群中護著矮小的嬴小政,舅甥倆穿梭在慶典密集的人群中。


 “政兒,人太多了,舅父還是抱著你吧。”


 “等我把糖吃完。”


 “沒關係,你可以坐在舅父肩膀上吃。”


 “糖會黏在舅父頭髮上。”


 “回去洗掉就好。”


 “不要。”


 嬴小政努力吃掉糖,舔了舔嘴唇,才對朱襄伸出手。


 朱襄再次將嬴小政扛在肩膀上,一晃一晃繼續逛慶典。


 “舅父,那邊又有人跳火把舞!”


 “好,我們去看。”


 朱襄看著周圍人臉上的喜色,也不由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


 即便今年有洪災,有瘟疫,有許多人死亡,但活著的人仍舊能臉上帶著笑容,面向下一個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