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平原君笑淚



 從趙國分晉後,趙王之前七代趙國國君,有三代國君在繼位時與宗室爭鬥過。


 趙王親政之後第一件自主決定的大事就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失敗和朱襄入秦,讓趙王威信大失的同時,他手握的權力也受到了威脅。


 而那時的趙王並不知道。


 當一直生活在宮中的趙王聽信了讒言,以為土豆冬季也可以種植,下令推行土豆的時候,他已經掉入了宗室的圈套。


 甚至燕王進攻趙國,也有這些貴族的影子。


 燕國吞不下趙國。趙國失敗之後,他們派人去請求他國救援,只需要割據幾個城池給燕國,燕王肯定會下令退兵。他們還是趙國高高在上的宗室和貴族。


 宗室認為,他們可以藉此機會逼趙王退位,自己當趙王;大貴族認為,他們可以藉此機會架空趙王,甚至可以再來一次田氏代齊三家分晉。


 可惜廉頗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得不到餓死庶民手中的田地是小事,這才是他們深恨廉頗真正的原因。


 不過他們也趁此機會讓廉頗退出朝堂,暫時讓趙王孤立無援。


 想要自己當王的宗室,和想要扶持趙王當傀儡的大貴族原本敵對,現在因為廉頗打亂了他們的計劃,他們短暫聯合起來,勉強架空了趙王。


 只要他們以趙王的名義逼死或者逼走打敗燕國的廉頗、擊退匈奴的李牧其中任何一個人,趙王的聲望再次下降,他們也能慢慢達成目的。


 到時候,他們才會開始相互爭鬥。


 這些,並不是秦國的離間計所為。


 秦國的離間計,不過是在發現他們的意圖之後,給了他們一點金錢上的微不足道的幫助。


 趙王的智商沒有問題,他只是沒有經過磨礪。


 原本歷史中的邯鄲之戰能磨礪他,被半架空的經歷也能磨礪他。何況這一切並非是他不熟悉的庶民和打仗,而是他熟悉的宮廷中的爭權奪利。


 所以趙王迅速明白了他的處境,和他需要做的事。


 無論廉頗名聲再差,他也必須給廉頗僅次於他的權力和地位,才能保住趙王和趙國。


 待廉頗老病之後,李牧正好可以繼承廉頗的相國之位。


 不,廉頗的名聲太差,直接授予他相國之位可能有問題。他應該把叔父平原君召進邯鄲,讓平原君擔任相國,藉由平原君曾經的名聲鞏固王位。


 他的決定確實是現在最正確的選擇。但誰能知道,秦國這次的離間計不是用於國君和臣子,而是打擊平原君的聲望,讓平原君和他的門客離心?


 平原君確實進入了趙王的王宮,但沒有門客的平原君,與趙王一樣無力。這樣的平原君即使拿著趙王的詔令,趙國朝堂也會說他偽造趙王詔令。


 “叔父叫來了廉公和李將軍,他們或許會被謀逆罪處斬。”趙王雙手放在膝蓋上,緊緊握拳,“他們是朱襄公之友,本就對我有怨恨。我相信他們以趙國為重,願意來救我。但很多人不相信,趙王若發了他們是謀逆的詔令,天下人都不會站在他們這邊。”


 “他們帶不走趙國的軍隊,只能帶自己的家丁攻打邯鄲。而趙國朝堂能調集邯鄲的守軍,抵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