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薑絲炒肉絲



 友人騎著像雪一樣的馬駒離開,他的品德如同芝蘭玉樹;希望友人離別後多多來信,切勿忘記我們之間的友情。


 《小雅·白駒》之作,有人認為是王者想留賢者在朝中任職,但賢者非要歸隱山林,所以王者為求賢不得所做。但全詩本意是送別友人,後世也有許多人取其朋友離別之意。朱襄在此時唱《小雅·白駒》,是很應景的。


 藺贄潸然淚下,高唱《衛風·木瓜》回應。


 你給我木瓜,我還你瓊琚。我們二人的感情永遠和現在一樣好!


 朱襄和藺贄歌聲相和相別,引來不少行人駐足觀看。不少人為這兩人的依依惜別而感動。


 藺相如也不由哽咽。


 只有嬴小政拉了拉廉頗的袖子,小聲問道:“廉翁,藺伯父要赴任的郡城離我們很遠嗎?”


 廉頗道:“不遠,就一日路程。”


 嬴小政道:“那為何舅父和藺伯父哭成這樣?”


 廉頗道:“他們有病。”


 藺相如用柺杖狠狠砸地,罵道:“不要教壞政兒!他們是感情好!”


 嬴小政眉頭緊鎖。廉翁和藺翁究竟誰說得對?


 當半月後,藺贄回家探親,繼續逗弄嬴小政,搶朱襄為嬴小政做的酥餅時,嬴小政悟了,看來是廉翁說得對!


 “藺伯父,你不是去當郡守了嗎?趕緊走!”


 “不走,政兒把酥餅給伯父吃,伯父才走!”


 “全給你,趕緊走!”


 朱襄對雪道:“藺禮怎麼越來越幼稚,年紀快倒退到和政兒差不多了?”


 雪道:“你不也是?”


 朱襄乾咳一聲,不肯承認。他再怎麼說,心理年齡比藺贄大一些吧?


 ……


 李牧和藺贄相繼離開(但藺贄每月都會回邯鄲省親)後,朱襄的日子安靜不少。


 他仍舊每日牽著嬴小政去聽荀子的課,然後在田埂上逛來逛去指導冬小麥種植。


 冬小麥拔節後,是許多病害高發期。朱襄每日都在田埂旁翻看地裡的小麥,指導農人除草斬滅傳染病灶,及時追加有機肥增加小麥抗病的能力,開溝排水以免真菌聚集。


 嬴小政聽不懂。他只是牽著朱襄粗糙的大手,跟著舅父在田埂處閒逛,接受來往農人的誇讚,走路越來越穩。


 農人們都有一手好手工活。每當朱襄蹲在田埂旁與他們聊天的時候,他們都會一心二用摘取青草花枝編小玩具。嬴小政每日出門一趟,總會收穫許多新玩具。


 玩具第二日就會枯萎,但第二日,嬴小政又會有新玩具。


 偶爾朱襄會去拜訪木匠和鐵匠,請求他們打造新的農具。


 這時候嬴小政就會收穫木頭動物、滾鐵環等大型玩具。


 朱襄見嬴小政跑跳越來越熟練後,讓相和為嬴小政打造了一輛小獨輪車,讓嬴小政可以推著他的玩具朋友們到處跑。


 獨輪車在秦朝時發明和完善,在西漢時已經很普遍。現在已經有了獨輪車的雛形,朱襄減少了其中完善的時間,相和十分高興。很快,嬴小政的玩具獨輪車,就變成了附近農人常備的好東西。


 朱襄看到農人推著獨輪車運送東西時,一拍腦門,啞然失笑。


 他腦海中有許多有利於這個時代的東西,只是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有時候靈光一閃心血來潮所做的東西,有可能就能給平民們提供很大便利。


 自己的腦子真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大寶庫。


 朱襄誇了一下自己後,立刻去找相和,讓相和隱瞞獨輪車的來歷。


 相和十分無奈:“朱襄公,你不必如此膽小。你若真怕樹大招風,為何不乾脆讓名聲更響亮,然後去投奔一個英明的王?我想一定會有王願意庇佑你。”


 朱襄道:“我一介平民,能去哪?現在的生活很好,我很滿意。”


 相和更無奈。你滿意,我們不滿意啊。


 他在想,要不要去拜訪藺相如,讓藺相如勸說朱襄離開。


 因藺公的恩德,朱襄公不願意離開趙國。但朱襄公活人無數的本事,怎麼能困在不能施展才華的趙國?藺公應該為天下人著想,而不是侷限於一國一地。


 相和打定主意之後,去拜訪了荀況。


 雖然墨儒敵對,但他們在敵對的同時,又是彼此的知己,認可對方想讓這個天下更好的理想。


 同時,墨儒都支持天下大一統,認為天下大一統才是結束民眾痛苦的治本之舉。所以相和相信,在朱襄公的事上,荀況會站在他這一邊。


 荀況接待了相和後,卻搖頭道:“你們墨家死認一個‘義’字,先鉅子才會在陽城君拋下他後,仍舊殉城赴死;我儒家也認一個‘信’字,朱襄受藺相如之恩,承諾為了藺相如留在趙國。我們怎麼能毀壞朱襄的‘義’和‘信’?如果朱襄是背義毀信之人,他又如何能活人無數?”


 墨家有一位鉅子曾是楚國陽城君的下屬和好友。吳起變法威脅到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楚國舊貴族在楚王靈堂上射殺吳起,把楚王的遺體都射成了刺蝟。


 新王繼位之後,為此事族滅七十多家貴族,其中就有陽城君。不過他雖然殺了這些貴族,卻廢了吳起之法。


 陽城君逃離楚國時,墨家當時那位鉅子以“鉅子不守義,天下恐無人信墨家”為由殉城,一百八十多名墨家弟子同赴死。


 之後墨家發現,如此做法只會讓墨家子弟白白消耗,不能實現墨家的政治理想。於是墨家思想漸漸發生了變化,更傾向於大一統。


 雖然楚墨當時依附的是反對吳起的舊貴族,但也看到了吳起變法對楚國的好處。楚國國君殺掉了與吳起敵對的人,卻沒有延續吳起的變法,這讓楚墨對楚國國君很失望。他們認為楚國這樣的做法,陽城君之事還會發生。


 這就是楚墨漸漸朝著秦墨靠攏的緣由。


 後續之事暫且不提,楚墨明知道陽城君有罪,但仍舊為了守住承諾而甘願殉城赴死,以明墨家之義。荀子點出這一點,告訴相和,想要將朱襄勸離趙國是不可能的。


 “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朱襄公困在趙國?”相和嘆氣。


 荀子道:“有機會,機會就在政兒身上。若公子子楚被立為太子,趙國肯定會送這一位趙人所生的質子回秦國爭奪皇位。那時朱襄作為養育政兒之人,肯定會和朱襄一同回秦國。你所說的能任用朱襄的雄主,就是指秦王吧?”


 相和點頭:“秦王確實是雄主。我觀天下有一統之勢的國家,僅有秦國。”


 荀子嘆氣:“但秦國重利益輕仁義,由秦一統天下,對天下人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相和道:“朱襄公和政兒或許能改變秦。”


 荀子道:“你倒是對他很有信心。不過我也希望如此。”


 相和道:“我們墨家會繼續留在朱襄公身邊,希望儒家也能幫助朱襄公。”


 荀子點頭:“當然。我的弟子已經入趙,成為趙國宗室的門客。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為朱襄進言。”


 相和拱手作揖。


 荀子拱手回禮。


 儒家和墨家此時的領頭者達成默契,暫時站在了同一戰線。


 此時荀子和相和都認為,朱襄離開趙國的時間還很早,趙國的局勢還很穩定。


 事情總是在所有人以為風平浪靜的時候急轉直下。


 今年年初,秦國攻佔野王后短暫休整了半年,繼續朝著上黨進軍,攻佔了韓國的緱氏和綸氏。


 韓王派人向秦王請罪,願意獻出上黨郡,請求秦王退兵。


 秦王同意,以為此次戰略目標已經達成。


 與此同時,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意降秦,派人前往趙國遊說,想要將上黨郡獻給趙國,借趙國的力量抵抗秦國的軍隊。


 趙王十分歡喜,立刻召集群臣商議此事。


 趙□□原本離王位很遠,因太子悝死於瘟疫,才被立為太子,繼位成了趙王。


 趙惠文王和朝中大臣都對這位弱冠繼位的趙王不放心,讓趙威後聽政。趙王繼位後第一年逼退秦國進犯的功勞,也落在了趙威後的頭上。趙王心裡一直憋著一口氣。


 現在上黨郡守馮亭主動獻出上黨十七城,趙王高興得飄飄然了。


 有人主動帶城來投,這不證明自己雄主的聲望遠揚嗎?


 而且上黨十七城,就算是自己的父親和祖父,打下這麼多領土也非常困難。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上黨十七城,這豈不是證明自己逼父親和祖父還要厲害?


 趙王越想越興奮,恨不得立刻就答應下來。


 但他雖然能力不成,謹慎還是有的。秦國強勢,趙王對這個從他祖父時就與趙國為敵的老秦王有些發憷,所以他還是挨個詢問大臣的意見。


 令趙王沒想到的是,一向謹慎的藺相如反對他接受上黨郡守獻城就罷了,誰都知道,藺相如年紀大了之後,不復以前直面秦王的勇敢。他的叔叔平陽君趙豹,一向唯國相平原君趙勝是從,此次居然堅持站到了平原君趙勝的對立面,阻止他接受獻城。


 趙豹聲淚俱下:“君上!秦國打了好幾年,眼見著就能得到上黨。我們趙國什麼都沒做,卻想白白得到上黨。聖人說過,無緣無故的利益就是巨大的禍害!這是韓人嫁禍趙國,絕對不能接受啊!”


 趙王十分不滿:“這怎麼能說無緣無故?上黨郡守和平民厭惡秦的暴||政,嚮往寡人的德政,這才願意投奔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