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羊肉湯泡饃



 朱襄厚著臉皮道:“我年輕,腿腳便利,我可以揹著你們跑!”


 藺相如很想問朱襄要如何背起他和荀況兩人,但看在朱襄一片好心的份上,他稍稍給了朱襄一點面子,讓朱襄陪著一起散步。


 但荀況拒絕,不準朱襄跟從。


 擔心兩位老人的朱襄只好提著燈籠,遠遠跟在兩人身後。


 兩位閒不住的老頭沒走多遠,就圍繞著朱襄的宅子繞圈。


 他們先沉默了一會兒,荀況最先開口:“朱襄需要投奔一個雄主。”


 藺相如皺眉:“你整頓飯都在想這個?”


 荀況道:“朱襄的才能在於種田和飲食,皆是活民利器。他必須出仕。”


 藺相如道:“我會幫他出仕!”


 荀況道:“你會幫?你怎麼幫?周王室傾頹,覆滅在即。而後無論哪國取代周王室,朱襄若能被重用,定能活無數人!趙先王對你有恩,你可以把自己、把你一家人綁死在趙國,這是你的小義;但你不能為了報恩,讓黎民蒼生失去活命的機會,這是違背大義!“


 荀況的唾沫星子差點噴藺相如臉上:“人有知有義,禽獸有知而無義!!!”


 藺相如臉色黑沉:“有話好好說,怎麼突然罵人?”


 荀況道:“我實話實說禽獸有知無義,與你何干?怎叫罵人?”


 藺相如忍住了想一柺杖敲荀況腦袋上的衝動,咬牙切齒道:“我再試一次。若不行,我絕不攔他離開。”


 荀況鄙視道:“你自己都在罵趙王,難道不知道趙王並非能用好朱襄的雄主?”


 荀況眼神毒辣,只跟隨了朱襄一日,就看清了朱襄施展抱負的困境。


 朱襄要教更多的人將貧瘠的土壤改造成良田,一兩口水井是不夠的,必須要官府開鑿溝渠,興建水利灌溉設施;


 朱襄要教更多的人種植比小米、黃米更高產的大小麥,他一個人在家中做麥餅是不夠的,必須要官方出資在城鎮村落建造公用的石磨,並在擁有田地最多的貴族間推行食用麵粉;


 朱襄一定還有更多的本事,但這些本事全都會影響貴族豪富的利益——庶民生活變好,與貴族的生活差距變小,這也是影響貴族豪富的利益。要施展他全部的本事,必須要有一位既擁有遠見卓識,又能壓制住朝堂的雄主成為他的後盾。


 “朱襄能活多少黎民,全看他背後的雄主有多大的能力,對他託付多大的信任。”荀況斬釘截鐵,“趙王不行!”


 藺相如的臉色立刻變得灰白:“你這麼說,那你說哪一家君王行?!難道是秦王??你忘記秦穆公的三良殉葬了嗎!”


 荀況沉默不語。


 秦國並非一直在士子中名聲都很差。


 春秋秦穆公時,秦穆公愛惜人才,憐愛百姓,祭奠普通軍士,即便他毀掉了自己一手締結的秦晉之好,在位時也有許多人稱頌他的仁德。


 秦穆公開創了秦朝的客卿制度,那時候各國人才都蜂擁而至,願意為秦穆公效力。


 誰曾想,秦穆公死時,居然讓一百七十多人“從死”,其中還包括奄息、仲行、針虎三位良臣。


 西周時就已經排斥人殉,但這排斥的人殉只是用人當祭品,另一種“人殉”一直存在,那就是“從死”。


 所謂“從死”,就是妻妾、家僕、臣子等“自願陪葬”,陪同墓主人前往九泉之下,繼續服侍墓主人。


 兩者的區別,就是前者是把殉葬的人當牛羊豬狗等祭品;後者承認殉死的是人,甚至還是自己寵愛的人。


 不過這種“自願”,誰都知道不可能真“自願”。所以王公貴族選擇殉死的人時都比較剋制。


 此時一出,別說士子譁然,連秦國民間都無法接受。《秦風·黃鳥》唱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


 秦國國君名聲一落千丈,仁人志士從此繞著秦國走。秦國自秦穆公後,整個春秋時期再無建樹。


 戰國之初,秦國淪為二流國家。直到秦獻公時,秦國國力才重新攀升。


 而正是這位秦獻公,繼位不到一年,就下詔終止秦國延續三百餘年的人殉制度。可見“名聲”對秦國國力確實影響很大。


 藺相如提起秦穆公,是提醒荀況,秦穆公生前一直保持著仁德賢主的模樣,死時卻翻臉讓賢臣陪葬。誰能保證,現在的秦國國君不是他老祖宗那樣偽善的人,嘴上吹得天花亂墜,行為上卻迫害良臣,甚至讓良臣陪葬?


 老秦王已經快死了!


 荀況無法回答。


 他此次西行,就是去了秦國。


 荀況稱讚秦國百官和庶民遵守法度,井然有序,彷彿古代賢王治理的國度。但他也看到了秦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隻注重法令,不興道德教化;只任用有能力的人,不對其品德進行甄選。


 荀況預言,秦國會亡於此。


 朱襄前世時空的歷史證明,荀況的預言完全正確。


 “現在或許還沒有這樣的雄主。”荀況最終嘆息道,“他尋得那樣的雄主前,請保護好他。”


 藺相如沉默良久,也長嘆一聲。


 兩人沒了夜遊的興趣,轉身向遠遠綴在他們身後的朱襄走去。


 “不散步了嗎?餓了嗎?渴了嗎?要不要我再做點夜宵?”


 “做什麼夜宵!夜裡不能多吃,會積食傷身!”


 “你們可以吃飽後再走一會兒?哎喲!”


 朱襄被藺相如敲了一尺子。荀況看著乖乖捂嘴的朱襄朗聲大笑,驚起沉睡的雞鴨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