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0章 哲學教育

外戰和統一戰爭的含金量不同,歸根結底,是在於外戰畢竟是一個陌生的環境。

  統一戰爭這種事,說來屬於是群雄吃雞,但只要有王猛、商鞅這類人的本事,實際上幹掉大多數對手都是毫無難度。

  歸根結底,神州是祖國,他人的想法行為,雖然都是別人腦子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其實是可以把握的。

  而外戰就不同了,出去開疆、出去打仗,那環境都是全新的,這些海外的胡人究竟斤兩如何?地理環境哪裡都有些什麼特徵?這誰說的清?這就沒人說的清。

  不然要情報何用?

  對方的首領人物,會是孟獲這樣的莽夫,還是苻堅這樣的爛好人,還是慕容恪這樣的老陰比?這就更不好拿捏了,沒準,就是沒準。

  這個東西判斷不準,要操作起來就更難了,一旦判斷有誤,管你是武侯諸葛,還是比武侯諸葛都厲害的王景略,該翻車就得翻車,該完蛋就得完蛋。

  因為這種陌生性,雖然,雖然李靖李績也自知是藉助了憑空出現的“超能力”誅滅一眾胡人勢力的,但畢竟是已經建功立業,已經“成”功了,已經解決了邊患問題,因此這個榮譽還是不小。

  而現在是要出海。

  這裡邊的道理,其實李盛還不太明白,但在李盛的印象之中就是,神州內部亂世的英雄巨型,實際上評判標準更傾向於道德——也就是,這些亂世巨星選擇為誰而戰的問題。譬如諸葛武侯這貨,幾次北伐失敗。

  但因為這貨是為了公義而不是個人利益,因此萬世景仰。反過來,王猛這個傢伙,雖然論才華可能他還在武侯之上,並且也同樣忠誠,不過正如他自己所說的,

  東晉再怎麼爛,在百姓心中還是“朝廷”這兩個字,這些傢伙雖然衣冠南渡難看的很,可畢竟也收留了大量的難民,儘管這其實是桓溫的功勞而不是司馬家,但苻堅直接去幹東晉,那就大概率要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