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歌謠

  韓宜可喝了口茶,長舒一口氣,緩緩說道:“我的祖籍河南安陽,先祖是宋朝名臣韓琦,他文武雙全,愛民如子,一生勤勉,廉潔奉公,歷經三朝,輔佐三帝,嘔心瀝血,,,”

  “後來先祖與范文正公一手主持慶曆新政,通過變法改革進行強國富民,澄清吏治,讓暮色沉沉的宋朝有了一絲起色,由於十事疏強調澄清吏治,對官吏和商人構成威脅,守舊派朝臣習於苟安,反對新政,即便是宋仁宗那樣的賢君也頂不住朝堂內外的壓力,革新派人士相繼被逐出朝廷,堅持了一年零四個月的慶曆新政還是失敗了!”

  說到范仲淹,韓琦等人,韓宜可盡是惋惜之情。

  “先祖死後極盡殊榮,傳到今日,韓家早已沒落,我出生元末亂世,從小立志成為先祖韓公那樣的大才,為國分憂,為民請命,後來元廷讓我去朝廷當官,我斷然拒絕,我知道他們是因為先祖之名進行的拉攏罷了,而且元廷腐敗,苛捐雜稅把百姓逼得沒有活路,哀鴻遍野,易子而食,我也不願給這樣的朝廷賣命!”

  “後來,我入大明為官,宦海沉浮二十餘年,由於敢言直諫,得罪了不少人,同僚都不願和我相交,唯恐殃及自身,後來我被貶到了雲南擔任教諭,便安心講學,本以為會老此一生,沒想到新君繼位,啟用我當了朝廷的左都御史!”

  “哎,與其當個正二品的御史,我還是想到地方,踏踏實實為百姓做幾件實事!”

  韓宜可咳了幾聲,看得出來,他現在就連說話都變得很艱難,可疲憊的臉色還是擠出了一絲神采。

  “上天對我不薄啊,當今陛下竟然讓我下地方推行新政,而我也是歡喜不已,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完成這件重任,一來,為了彌補先祖的遺願,二來,我想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也不枉此生!”

  說著說著,韓宜可神情突然暗淡下來,有些落寞的繼續說道:“都說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早歲那知世事艱,直到今天才明白,這條太平之路荊棘遍地,坎坷無比!”

  “我想過大破大立會很難,但沒想到會這麼難!”

  “當初離京之時,陛下親自設宴送行,我也在陛下面前親口許諾,若是完不成新政重任,絕不回京,我死不要緊,若是誤了陛下的千秋大業,韓某縱是萬死,也難能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