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爛賬

  村民七嘴八舌的讓吳家兄弟放心,他們會幫著處理後事,還有人說見到洪武爺一定要告這些貪官的狀。

  吳家兄弟帶了一些乾糧,綁著何添,手持大誥,在村民的擁護下向北前進。

  那是京城的方向!

  那地方有洪武爺在!

  那裡有公道!

  ……

  傅友文回京了,立馬進宮彙報這半年在江南的成果。

  朱雄英看著報上來的土地總數,對比洪武十五年統計的結果,竟然足足多了兩倍還餘五成。

  這十五年間,江南竟然開墾出來這麼多土地,而且大部分百姓家裡都有水田旱地,這就證明百姓的日子確實好過了。

  百姓自己名下有地種,那就證明有飯吃,朱雄英大為高興,誇讚傅友文是新朝能臣,新政幹吏,賞賜他寶鈔十貫,以資鼓勵。

  朱雄英立馬將這個消息告訴老爺子,老爺子也十分高興,在他宵衣旰食的治理下,大明朝蒸蒸日上,正在繁榮昌盛。

  老爺子最在意的就是民生,雖然當了接近三十年的皇帝,但他始終把自己當成一位農民,始終關心著百姓的生活。

  作為農民出身的皇帝,他深刻體會過農民的艱辛,老百姓有飯吃,在他心中比什麼都重要!

  土地數量丈量完畢,這就等於攤丁入畝的新政已經邁開了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正式施行,而這也是最難的。

  根據傅友文報上來的數量,整個江南有三成的土地在士紳手中,這三成中又有五成在幾個大士紳手上,這已經是十分恐怖的事情了。

  要知道這還是在明初,在打擊士紳最厲害的洪武末年,從一個江南就能窺視全國,如果不推行新政,在過百年,恐怕至少有六成的土地會被兼併,這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直到所有百姓沒地種,沒飯吃,然後揭竿而起,開始造反。

  如同明末一樣,迎闖王,不納糧!

  傅友文帶來的好消息如同給朱雄英打了一針強心劑,更加堅定了小皇帝推行新政的決心和動力。

  攤丁入畝和士紳納糧進行的同時,其他大事也沒停下。

  有好消息自然也會有壞消息!

  就在朱雄英心情大好之時,暴昭查軍回來了,帶來的情況讓朱雄英暴跳如雷。

  上到五軍都督府,下到各地都司大小衛所,有一半都存在爛賬壞賬的情況,特別是軍糧,很多都對不上賬目,憑空而飛,去向不明都是常事,看似充足的糧庫,其實暗藏各種玄機,以次充好,摻入沙石的情況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