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杜立特轟炸

  美國人計劃讓雙引擎的陸基大型轟炸從航母甲板上起飛,然後再日本近海執行轟炸東京的任務,已退役的美國陸軍航空兵中校杜立特負責策劃方案並帶領行動。

  陸基轟炸機執行完轟炸東京的任務後無法返回航空母艦,在杜立特最初的彙報方案裡,他本來的計劃是空襲結束後,飛機可以飛往前蘇聯海參崴,這樣航程就可縮短1000公里,依據美國和蘇聯的租賃法案,著陸之後這些B—25可暫時移交給蘇聯,最後機組人員安全可返回美國。為此白宮派專員前往蘇聯密談,卻無果而終。原因在於蘇聯為避免陷入對德國和日本人的兩線作戰的窘境,在1941年4月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大林同志不想拿同美軍合作來得罪日本。白宮認為,即便蘇聯同意降落,機組人員也有被移交給日方的危險。因此降落蘇聯的方案遭到否決,最後飛機轟炸後降落地點改飛中國。

  美國新型B—25轟炸機經過了改裝最大限度的減少自身重量,由於戰鬥機航程短無法提供護航,防護就只能仰賴機艙上方的兩挺12.7毫米口徑機槍和頭部的一挺7.62毫米口徑機槍,機腹和尾部的機槍均已拆除。所有的16架飛機按照實際起飛的順序簇擁著排列在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甲板之上,大黃蜂本身的艦載機只能存入甲板下的機庫。

  4月18日清晨7:38,執行任務的美國機動艦隊距離日本本土尚有1200公里。就在此時,正在該海域遊弋的日軍巡邏船日東丸23號發現了這支美國軍隊,隨即向日本發送無線電預警。日東丸被擊沉,獨立特被迫提前起飛執行轟炸任務。

  16架B—25全部用於轟炸,對美軍來說,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陸基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執行任務。

  美國的B—25轟炸機陸續飛往日本,航程初期採取2到4架為一組,之後則各自散開,貼近海面低空飛行以躲避日軍雷達。6小時後,16架B—25於東京時間正午時分陸續飛抵日本上空,轟炸了東京的10座軍事和工業目標,橫濱2座,橫須賀、名古屋、神戶和大阪各1座。雖然一部分B—25遇上了防空炮火以及日機的追擊攔截,卻沒有任何B—25被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