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底牌盡掀

  林蘇笑了:“你們一堆大儒呢,誰都可以想出一個學訓吧。”

  任太炎笑了:“此學因你而建,你來題最是適合。”

  林蘇笑道:“這你可就錯了,此學之建,乃是抱山先生之功,當日我尚在京城科考,海寧江灘萬眾抗洪,抱山先生奔走於江灘之上,搏激流於行,施教化於心,終有此學,抱山先生,此學訓你來題!”

  抱山縱橫江湖,一張老臉早已刀槍不入,一顆心也早已波瀾不驚,但此刻,還是激動了。

  他知道一所學府題寫學訓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這所學府從此跟他緊密相連,他的名字將伴著學訓永遠刻在這長江邊,千萬年之後,他屍骨成灰,只要學府還在,他的文名就會在,從學府走出去的任何一人,所有的豐功偉績中,都有他的一份!

  ….給一座學府留下學訓,是每個文人的終極夢想。

  抱山久久遙望天邊,久久思索,他的眼睛慢慢發亮:“海寧學府面對不同出身之人,分而教之,科班逐聖道,術班濟民生,乃是海寧學府最大特色。所以,海寧學府之學訓,我定為四字……”

  他的手一起,金紙破空,筆落,四個大字光芒萬丈。

  “因材施教!”

  四字一落,天地微微一震,一道銀色光柱從天而降,落在抱山頭頂,聖音傳來:“聖言‘因材施教’,今日獲一新解,大蒼傅抱山,入文路!”

  銀色大道直通天際,聖光之下,抱山全身銀光閃爍,他終於破了文路!

  他破文路,是因為他用實際行動給聖言“因此施教”詮註了嶄新的內容。

  聖典之中的“因材施教”其實是一個典故,說儒聖的兩位弟子請教儒聖。

  其中一人說:師尊,我如果想到一個好的辦法,是不是要立即施行?

  儒聖言:是!你該立即施行。

  另一名弟子也問他同樣的問題:師尊,如果我想到一個好的辦法,是不是要立即施行?

  儒聖言:不,你得等一等,看一看。

  第三個弟子不解:師尊,兩位師兄問了同樣的問題,為何你的回答截然不同?

  儒聖笑道:前面那位,是一個性格優柔寡斷之人,所以我鼓勵他想到了就做;後面那位,是性格急躁之人,所以我勸他三思而後行。不同的人,不同的教導,視為因材施教。

  這就是因材施教的由來。

  儒聖本意是面對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教導方式。

  但在海寧,因材施教四字,被注入了完全不同的內涵——面對不同的社會群體,施行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

  抱山充分理解了這一點,將“因材施教”四個字的邊界大大拓寬!

  所以,他完成了聖言新注,他破入了文路!

  聖光灌體結束,林蘇滿臉笑容:“抱山先生,當日我留先生在海寧住上三年,承諾你若不能突破文路,我為你裝滿壺中酒,送你萬里行,今日你突破了文路,我的酒是不是省了?”

  抱山破入文路,林蘇發自內心地高興。

  關於他的文路,還要追朔得很遙遠的過往,那個時候,天是黑的,水是黃的,林蘇還只是個秀才,陳姐還是處……

  當時為了將抱山這個大名士拐下,林蘇給他許下了“文路”之約,於今,事隔兩年,終於成了!

  哈哈哈哈……

  抱山仰天大笑:“你個臭小子當時用文路畫個大餅,將老夫一拐兩三年,如今還想把酒給我省了?想得美,酒的配額直接翻倍,一個月十壇。”

  .

  二十四橋明月夜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