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梔子 作品

60. 水龍吟(五)

    “後來他帶你來我家中見我,請我收你做學生,如此才有了殿下你與我之間的這段師生之情。”

    嘉王呼吸發緊,“老師,您別說了”

    “今年已是新歲,距他服罪而死之日,已有十六年,”張敬卻並沒有停下,“殿下,你可有祭奠過他,哪怕一回”

    嘉王立即想起雀縣,那是他與徐鶴雪十二歲那年去過最遠的地方,雀縣有座大鐘寺,他們曾在那座寺中敲過那口大鐘。

    交遊玩樂,恣肆張揚。

    徐鶴雪死之年,他又去過那座大鐘寺,帶了一件寒衣,他的妻子替他,親手在那件氅衣上繡了字。

    “沒有。”

    嘉王嗓音發乾。

    “為什麼因為連你也不知該不該信他,於心而言,你想信他,可鐵證如山,你又不知該如何是好,”張敬沉聲逼問,“所以你不敢祭奠,是不是”

    “難道老師您,就敢嗎”

    嘉王顫聲。

    “我與你一樣,也怕他入夢,怕他來見我,對我說,我最好的學生做錯了事。”

    雍州的那份軍報太重,蔣先明與雍州其他回來的官員被訊問後的證詞也毫無破綻,張敬有心要查,卻根本無從查起。

    此後流放十四年,他困頓顛沛,已無力他顧。

    “我不祭奠他,這十幾年來,他便真的一回也沒有入我的夢,看來,他也沒有入你的夢”

    張敬的聲音近乎發抖,“可是殿下,你知道嗎我們這麼多年,都是在對一個蒙受不白之冤的人絕情。”

    “什麼”

    嘉王立時站起身,緊緊地握住老師的手,“老師,您說什麼您知道什麼”

    “你入京,應該聽過杜琮這個名字。”

    張敬看著他,“他在改名杜琮前,叫做杜三財,是當年奉旨從代州運送糧草到雍州的武官,他運送到雍州的糧車其實是空的,但十幾年來,不但無人提及此事,他更是從一個地方武官一路升遷到五品文官的位置,殿下以為,他是如何做到的”

    懷中那封不知被他看了多少回,揉皺了多少回的信被他取出,遞給嘉王,“這封信是雍州來的,上面也談及玉節將軍領兵迎戰丹丘胡人,但後方糧草卻遲遲未至,雖使靖安軍最開始只得忍飢上陣,但將軍徐鶴雪以戰養戰,用胡兵的糧,養自己的兵,卻也能使靖安軍兵強馬壯。”

    “青崖州自徐鶴雪之父戰死後便淪落於胡人鐵蹄之下,這封信上說,胡人將領蒙脫以青崖州徐氏全族性命相要挾,揚言若徐鶴雪若投丹丘,許青崖州以及其他十州為他封地,但若徐鶴雪不投丹丘,則殺徐氏滿門,毀徐氏陵墓。”

    “徐鶴雪將計就計,以此事做文章,下令兵分三路,他攜三萬靖安軍往牧神山引蒙脫上鉤,其他兩路軍分別從輦池,龍巖兩地策應來援,圍困蒙脫,直取王庭。”

    “其他兩路軍為何不去”

    嘉王看著信上字跡,只覺雙目被刺得生疼,他眼眶盡溼,“若這信上屬實,他們為何不去”

    “因為其他兩路軍從未收到此軍令。”

    靖安軍幾乎全軍覆沒,究竟有沒有人傳信,或是傳的信被人截了,這早已不得而知,張敬唯一能查的,便是那另兩路軍的將軍。

    可他們確實從未收到大將軍徐鶴雪的這道軍令。

    兩路無援,使原本勢如破竹的靖安軍淪為孤軍,困死牧神山。

    “若真如此,若真如此,”嘉王緊緊地攥著那封信,他抬起頭,淚光壓在眼瞼,“老師,他,他”

    他哽咽不成聲。

    “杜琮是我抓的,他臨了的那番話,也算證實了這封信。”

    那日在餛飩攤看過這封從雍州來的信,張敬便立時令會武的老內知劉家榮趕去杜府,也正正好,碰上了那綴夜出逃的杜琮。

    張敬曾看過一眼徐鶴雪從邊關寄回給嘉王的信件,那個十四歲的少年在信中提及了一名好學的武官,張敬記得此人的名字,杜三財。

    杜琮與他坦白的話並不多,因為他始終顧及自己的妻子與乾爹,並不願透露那個令他逃脫死罪,一路升遷為京官的人到底是誰。

    “不是蔣先明剮了您的學生,是您,是孟相,是我這種甘願認品級明明比自己低得多的文官做乾爹的人,是喂不飽的宗室甚至是官家”

    “偏偏,不是丹丘胡人。”

    那夜,或許是經張敬提醒,杜琮想起了曾在護寧軍中請小進士教他讀書認字的那段日子,他又哭又笑地說了這些話,隨即一頭撞死在張敬面前。

    “我知道,殿下心裡其實很想信他,所以你才更加無法面對他,無法立身於此,可你,真要離開嗎”

    張敬看著面前的嘉王雙膝一屈,幾乎是跪坐在地上,他沒聽到嘉王的回答,也不打算再等,起身將嘉王拿在手中的那封信取回,走向殿門。

    “老師”

    嘉王心中的驚惶按捺不住,“您去哪兒”

    日光被硃紅欞窗切割成散碎的影,落在張敬的肩頭,嘉王只能看見他有些佝僂的背影,他聽見老師說“永庚,今日,我終於敢祭奠他。”

    何為祭奠

    何為祭奠

    嘉王喊不出口,淚溼滿臉,他眼睜睜地看著那道殿門大開,老師的身影逐漸模糊在日光裡。

    他看見遠處昭文堂的輪廓。

    “趙永庚,今日娘娘也忘了給你吃飯嗎怎麼你跟一隻小狗似的,盯著我的葡萄瞧哈哈哈哈哈”

    “還以為你在宮裡有多風光呢,怎麼這副德性”

    十一歲的趙益被幾個宗室子弟圍在昭文堂的簷廊底下,他們推搡著他,還扔葡萄逼他去撿。

    他又氣又急,卻只會擠眼淚。

    昭文堂的那棵樹好大,濃蔭幾乎遮蔽了一小片天,裡面彈出來幾顆石子,打得趙益面前那幾個宗室子弟捂著腦門兒嗷嗷地叫。

    他一回頭,看見濃蔭裡那個與他差不多大的少年,穿著淡青色的圓領袍,手裡正玩著幾顆石子。

    他幾乎以為自己看錯“你怎麼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