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的驢③ 作品

第483章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清倉我全倉

 炒作期貨和證券,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早在16世紀的明朝嘉靖時期,隨著民間商貿的繁盛,蘇州就出現了最早的‘證券交易’。

 彼時有家商號名為‘萬福記’,做出的酥餅美味可口,百姓爭先搶購。

 可餅店就這麼大,熟練的人手就這麼多,根本滿足不了龐大的需求。

 有時候遇到身份尊貴的客人,來得晚些就只能空手而歸,甚至大發雷霆。

 老闆沈鴻昌實在沒辦法,便想出了提貨券這一招。

 貴客得罪不起,先立下契據,待某月某日早早備下酥餅,等對方的家僕來店裡取就是了。

 沈鴻昌一開始還心驚膽戰,生怕契據出了差池,惹怒了哪家的貴人。

 可後來他發現此法大有可為。

 很多客戶買了酥餅根本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拿去送禮。

 有了提貨券,既輕巧又不用擔心酥餅難以保存,客戶的接受度非常高。

 還有很多收禮的人轉頭就將此券忘在腦後,根本不會來取。

 收了錢卻不用交貨,其中的錢財白白讓萬福記賺去了。

 沈鴻昌立時覺得自己發現了一條金光閃閃的康莊大道。

 萬福記的提貨券越賣越多,遠遠超出了店鋪的交付能力。

 但因為酥餅微不足道,哪怕延遲幾日再交貨,大家也沒放在心上。

 其他行業見到沈鴻昌賣提貨券發了大財,頓時紅了眼。

 沒多久,蘇州市面上冒出一大堆布券、米券、油券、肉券……

 短短半年時間內,發行的貨券之多,品類之齊全,已經到了萬物皆可券的程度。

 當時所有人都沒有覺得不對勁。

 畢竟有實力發券的,都是歷史悠久的大商號。

 誰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毀壞上百年積累的名聲呢?

 然而一場意外,卻打斷了華夏最早的證券交易萌芽。

 倭寇禍亂沿海,竟然一路打到了蘇州城下。

 城中物價飆漲,商賈卻趁機囤積居奇,逼得蘇州知府不得不開倉放糧,並且嚴令所有商家限期兌付貨券,以此來平息物價。

 百姓紛紛拿著提貨券湧入各家商號,卻發現根本提不到貨。

 一時間市面亂作一團,打砸商鋪洩憤者不計其數。

 短短時間內,蘇州市內的商家倒閉十之五六,引發了一場地域性的金融危機。

 陳慶坐在馬車裡凝神思索,看著身邊淚痕未乾的贏詩曼,不由嘆了口氣。

 “夫人真是小題大做。”

 “別說工坊的產量會不斷增長,咱們肯定能交得出貨,就算真的交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