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 作品

第一百二十章 不裝了我就是知縣

 看著鄧知縣臉色不甚好看,陪伴鄧知縣出行的刑名鄭師爺連忙安慰說: 

 “東主微服出行,外人不知也,故而也不知禮讓,為此置氣不值得。” 

 鄧知縣怒氣未歇的說:“我名為微服私訪,但我就不信,以林泰來之耳目,焉能不知? 

 只怕就是他假意不知,故作衝撞!” 

 站在船艙門口的衙役撇了撇嘴,看來這位新來的大老爺也是個形式主義愛好者。 

 連這微服私訪,都搞得很形式。 

 說是微服,卻又為安全坐了官船,叫了衙役;但坐了官船後,又不肯打出知縣儀仗,相當之扭捏。 

 如果說是這假裝微服私訪,那到底要別人假裝知道,還是假裝不知道? 

 鄭師爺也覺得彆扭,又只能勸道:“正所謂眼見為實,由此更可見林泰來之囂張橫行,取死有道也!” 

 從胥門外大碼頭,沿著胥江向西,舟行十里,便到了胥江中下游的節點,橫塘鎮。 

 鄭師爺問道:“東主是否要上岸看看?” 

 鄧知縣透過窗口,望著一處舟船繁榮的碼頭,又聞到了風吹過來的魚腥味道,開口道:“那裡大概就是橫塘魚市所在了。” 

 鄭師爺答道:“對,此乃林泰來的根本之地也。” 

 鄧知縣便吩咐道:“今天先到木瀆鎮,回程再去橫塘鎮。” 

 鄭師爺便明白,鄧知縣這是想先看看木瀆鎮三堂的實力,心裡有了底才好說下一步。 

 於是官船繼續沿著胥江向西,又是十幾裡水路,吳縣西部第一巨鎮木瀆便出現在鄧知縣的視野裡。 

 木瀆鎮和橫塘鎮有個類似點,都處在兩條重要河道的交匯處,是一個交通樞紐。 

 但和距離蘇州城太近、導致不能壯大的橫塘鎮不一樣,木瀆鎮距離蘇州城相對較遠反而成了優勢。 

 如今木瀆鎮已經發展成為了區域核心,太湖東岸地區的中心市鎮,有點類似於滸墅鎮在長洲縣的地位。 

 如果說北方運河方向過來的船隻,若想進入蘇州城,大部分都要經過滸墅關, 

 那麼從太湖方向過來的船隻,必須要先經過木瀆鎮,才能前往蘇州城。 

 所以木瀆只憑一個鎮,就能容納下三個堂口吃飯。 

 如今木瀆鎮港口碼頭,被專門清出了一段空地,用以迎接新任知縣的微服私訪。 

 鄧知縣確實沒有穿官袍,只以便服下船登岸。 

 木瀆鎮三堂的大頭領全部都在碼頭上,對著微服私訪的鄧知縣仍然以大禮迎接,真正做到了不以衣冠取人。 

 鄭師爺為鄧知縣分別介紹道:“此乃木瀆鎮義士頭領楊鎮、秦炎、喬敬川!” 

 木瀆鎮三堂的組織形式,其實與安樂堂這種傳統鄉土堂口略有不同,都是以“商號”形式出現。 

 只不過這些“商號”乾的都不是什麼正經買賣,比如走私之類的,江湖習俗上仍然稱這些“商號”為堂口。 

 接受了見禮後,鄧知縣沒有在意楊、秦、喬這三位頭領,卻向三頭領的身後看去。 

 三堂大概也知道鄧知縣想看什麼,直接組織了上百夥計在碼頭迎接鄧知縣。 

 形象不行的都沒讓來,只挑那些身高過得去的人。 

 鄧知縣的視線不停的在夥計們身上掃視,彷彿正在評估著什麼。 

 三堂同盟裡處於主導地位的頭領楊鎮見狀,對著夥計們招了招手。 

 上百事先訓練過的夥計一起對著鄧知縣大喝道:“願效死力!” 

 聲如雷霆,彷彿能震山撼嶽,連胥江水都為之蕩了幾蕩。 

 鄧知縣滿意的點了點頭,看起來木瀆鎮這些社團人士的精氣神很不錯。 

 鄭師爺在旁邊道:“非有如此精銳壯士,當初就真讓林泰來打遍胥江成一統了。” 

 直到現在,鄧知縣徹底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第一,辦了林泰來,肯定能結好王世貞以及王錫爵;如果不辦林泰來,王世貞必定記恨自己。 

 第二,申府也未必多麼在意林泰來。 

 難道申首輔還能為了這麼一個他都沒見過的人,跟兩個老王翻臉? 

 在鄧知縣心裡,不存在辦不了的問題。 

 只要他想,難道一個百里侯還奈何不了一個棍徒頭目? 

 唯一顧慮的就是,林泰來惡勢力覆滅後可能會導致秩序暫時混亂,影響到今年錢糧徵收,所以還有善後以及穩定的問題。 

 如果木瀆鎮三堂有足夠實力,那就儘可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