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374章 報仇的決心

不等他們行禮說話,李隆基先開口了,聲音沉鬱,字字飽含憤怒。

“朕的養子、朕的兵部尚書、朕的太子右衛率大將軍……被人害死了!”

“陛下節哀!”

楊國忠原本還在準備著說辭,沒想到聖人有這麼悲憤,連忙勸慰。

李隆基叱道:“朕養了三十八年的兒子、為朕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在覲見朕的中途,在天子腳下遇刺,你還讓朕節哀,朕如何節哀?!”

“臣有罪,臣身為宰相,不能防範於未然,此事錯在臣。”楊國忠惶恐道。

李隆基以冷峻的目光打量著他,沉默不語,似在審視他。

楊國忠被叱罵了幾句之後,感覺到聖人似乎認為此事是他命人做的,不由大感冤枉。偏是聖人又沒明說,他根本不好解釋。

兵部侍郎韋見素已投靠了他,若王忠嗣上任兵部之後與他不對付,反而會降低他這個右相在軍中的權威,他確是有除掉王忠嗣的動機……李隆基甚至也允許,但絕不允許用這種手段,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

在天子的審視之下,楊國忠的心亂了,答話的節奏也亂了,搶先道:“臣必徹查此事,找出兇徒,給聖人一個交代。”

李隆基這才移開目光,道:“元載,你說。”

元載沒想到聖人竟知自己的名字,受寵若驚,應道:“回陛下,懇請陛下先派兵追上那些兇徒,既是為揪出主使,也是防止他們再禍亂京畿。”

難為他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做到口條清晰,應對得當。看似提了要求,卻沒讓天子為難,反而給出了初步決斷,把處理事情的進程推進到下一步。

李隆基對元載觀感甚佳,認為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臣子,當即批允了他的請求。

薛白則道:“稟陛下,王忠嗣南征前,留韓休琳為河東留後,權事河東節度事,如今他遇刺身亡。是否先傳旨河東,明確韓休琳節度使之職,以免出亂子?”

這就是在為難李隆基了,他對王忠嗣並不信任,對其舉薦的人選也毫無印象,更不認為河東會因為王忠嗣之死而出什麼亂子。

能出什麼亂子?河東是大唐天子的河東,還不是王忠嗣的河東。

但此時,李隆基並未表露出這種情緒,只道:“此軍國大事,非倉促可定,再議。薛白、元載,你們隨龍武軍一道去追。”

話到後來,他加重了語氣,擲地有聲道:“朕要將兇徒挫骨揚灰,以祭阿訓之英靈!”

“阿訓”是王忠嗣的小名,李隆基如此稱呼,使得這句話的份量又加重了不少。

元載聽得紅了眼,鄭重地行了禮,應道:“臣起誓,一定追拿到兇徒,為阿爺雪恨,不負聖人重託!”

薛白的反應稍平淡些,跟著道:“臣遵旨。”

他們告辭而出,匆匆趕往灞橋,準備去為王忠嗣討一個公道。

“楊卿,你留下。”

李隆基屏退左右,只留下兩個心腹內侍與楊國忠,淡淡道:“既有話想說,說吧。”

“聖人英明。”楊國忠道:“今日之事,臣並非毫無查覺。臣留意到,有一些南詔的蠻夷扮作商旅到了長安,意在奪回閣羅鳳的屍身,臣已命京兆尹鮮于仲通仔細防備,使他們無可趁之機。正打算於城外圍捕他們,卻未料到王忠嗣只帶少量護衛出城,被他們襲擊了。”

他這般一說,整件事給人的觀感便大不相同了。

但李隆基依舊責怪他道:“既知此事,為何不讓王忠嗣戒備,並派人保護他?”

“臣特意派人去探望了他。”楊國忠道,“據臣所知,他病得很重,無力起身,而府中守衛森嚴。臣屬實沒想到他這般情形,還能趕往驪山,是臣的疏忽。”

李隆基微眯起眼,問道:“蠻夷到了長安,你沒想到他們會行刺王忠嗣?”

“據臣所知,他們該是行刺鮮于仲通不成,才臨時換了目標。畢竟,太和城一戰,率主力破城者為鮮于仲通。王忠嗣雖名振塞北,但不熟悉雲南地勢,當時水土不服病倒了,功勞略小些。”

說著,楊國忠感受著李隆基的氣場,又補充了一句。

“臣並非推託,在此事上,臣確犯了大過錯。因王忠嗣脾氣不好,臣對他有怨氣,對他的保護也未太在意。”

這一句“脾氣不好”讓李隆基深以為然,但他卻不會如此輕易地就相信了楊國忠,並敏銳地察覺到此事還有隱情。

“朕不管是否蠻夷動的手,查清楚了再報朕。”

“遵旨,只是……臣可否秘查?”楊國忠問了一句,擺出老成謀國的樣子,繼續道:“臣還認為,此事最好秘而不宣,對外只稱王忠嗣病逝了為宜。”

這一點,李隆基亦認同,不論真相如何,他並不希望因這件事引得人心惶惶,或是影響到他這個天子的威望。

~~

薛白從北衙帶來的是郭千里及其麾下士卒。

他們從驪山策馬向西狂奔,顧不得愛惜馬力,終於在傍晚時趕到了灞橋。

遠遠地便看到了地上的屍體與血跡,可週圍已無旁人,只有一些行人與商販站得遠遠的,指指點點,小聲地議論著。

“娘子?”

元載未見到王韞秀,四下環顧著,高聲呼喊。

來的路上,他已向薛白訴說了當時的情形。那些兇徒擁上來,直撲王忠嗣的馬車,趁他們還來不及護衛,便往馬車裡劈了數刀,血濺得整個車廂都是紅的。

之後,兇徒們從容拉著馬車驅往南面的秦嶺,管崇嗣與王韞秀拼死殺敵,抵過了最初的攻勢之後聚齊起了剩下的部將,在明知人數少於對方的情況下還是追了上去,只讓元載回來報信。

此時,帶來了官兵,元載未在灞橋多作逗留,當即領人往南邊追去。

而天色已漸漸暗了下來,夕陽隱入山巒,道路漆黑,他們不得不放慢速度,點起火把,查看著地上的車轍尋找方向,漸漸進了洪慶山。

找到後半夜,前方終於有了動靜,趕上前一看,赫然見十餘人正在圍殺數人,而被圍殺的數人中,正有管崇嗣與王韞秀。

“唐軍來了!走!”

一見官兵趕到,兇徒中有人便以蠻語喊了一句。

郭千里二話不說,當即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一個兇徒的膝彎處,方才喝令禁軍們殺上去。

兇徒們先是搠死了倒地的傷者,方才迅速竄進山林,動作迅捷,很快便消失在黑暗中。

郭千里手下的士卒個個人高馬大,披著威風凜凜的盔甲,遠不如對方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