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170章 引見


        

李嘉祐膽子很大,明知薛白、高適有些話不合時宜,也敢跟著談論,而且什麼人都敢罵,還就著《燕歌行》之詩,從聖人要讓張守珪拜相一事,點評起聖人所用過的宰相。


        

李嘉祐這人有見地,有才氣,還講義氣,為人狂是狂了些,但大唐狂妄的人多了,這也不算是缺點。


        

眾人聊到後來,李嘉祐也是興致高昂,抱拳說了一句“盼與薛郎能成為同年”,便將話題轉到他最喜歡的樂曲之事上來。


        

“先不說這些仕途鑽營了,我聽說薛郎正在排一齣戲,何時可一賞啊?”


        

薛白道:“算時間,也許春闈之後,曲江宴上能見到?”


        

“哈哈哈。”李嘉祐道:“到時你我三人金榜題名,曲苑觀戲,人生兩大喜事。哦,高三十五與董先生久別重逢,你我一見如故,又是一大喜事。”


        

名門子弟笑得開懷燦爛,高適有些無所適從,遂沉默了下來。


        

李嘉祐是熱心的,接著便向薛白舉薦董庭蘭。


        

“既然薛郎在排戲,不知可需要樂師?董先生擅琴、篳槃、胡笳,技藝名動長安。”


        

“哦?”薛白很給面子,當即介紹了他要排演的戲曲,還清唱了兩句。”


        

董庭蘭本不屑於薛白的戲曲,此時一聽那白嗓便皺了眉,然而漸漸地,他臉色也是變了。


        

“薛郎此處可有琴?老夫彈一曲與薛郎探討如何?


        

“好,董先生這邊請。”


        

三人移步,走了一段路之後,遠遠聽到了曲樂之聲,其中摻雜著鼓聲。


        

董庭蘭眼中終於浮起震驚之色。


        

他不由後悔起來,來之前話說得實在太滿了,諸如“老夫無意進取,唯願雲遊天下,何必請小兒舉薦”云云。


        

此時一張老臉有些掛不住,他遂瞥向李嘉祐,對方正在看他,捉狹地笑了笑;再看高三十五,為人就好得多,只是拍了拍董庭蘭的小臂,以示激勵。


        

今日來訪的三人中,高適最希望得到薛白的幫助,但薛白能幫他的反而最少;董庭蘭恰恰相反,來時就沒指望薛白的援手,但其實薛白能給他的幫助最多。


        

世情有時便是如此難遂人願。


        

數日之後,曲池坊。


        

新落成的紙作坊當中,薛白、杜有鄰、元載三人正邊走邊談。


        

“馬上就是冬至了,赴京備考的舉子越來越多。我們打算,在曲池坊提供宅院供寒門士子讀書。”


        

元載侃而談著,引著兩人往後方走去。


        

紙坊之後,便是一座刊印坊,有木匠們正抱著梨木,一刀一刀地雕刻著,用於印書。


        

雕版印刷是當世已有的工藝,只是暫時還沒大規模地盛行,想必隨著竹紙的推廣,也能更快地普及開來。


        

薛白倒是想試試活字印刷,但從成本與必要性上而言,眼下還不算太需要。比如他們如今在刊印的便是給貧寒士子備考看的集註,也就是前人對科舉經文的見解、註釋。


        

這是世家子弟之所以超越寒門的一大關鍵,那麼,當大量的集註書籍發到寒門舉子手上,他們將一點點縮小差距,有望在科場出頭,楊黨圖謀的就是這樣一股政治聲望。


        

但楊銛若是太過聰明,他就不會這麼做。以他的身份,很容易覺得沒必要冒大風險去贏這種未來的聲望,覺得薛白包藏禍心……依常理確實是這樣,畢竟人都不能預知後事。


        

好在楊銛不聰明,而元載野心勃勃,杜有鄰親近薛白,推動著楊黨走上這條瘋狂的道路。


        

“凡表態願為我們效力的,這些集註都能發。”元載指著正在刊印的書籍,眼神頗有銳氣,又道:“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足以讓一部分寒門士子文章更進一步,哪怕春闈不能登科,對我們的名聲卻很有利。”


        

薛白拿起一本印好的《禮句章句義進》翻了翻,道:“依我之意,這一科還是得讓三五個寒門舉子高中,方顯國舅的實力。”


        

元載道:“至多三個,科舉終究是操縱在哥奴手中。”


        

杜有鄰道:“楊釗既要任御史中丞,也該做些事了。”


        

“此事我們與國舅商量吧。”元載微微踟躇,對讓楊釗出力不太有把握,道:“此事上,還得與右相府達成默契才行。


        

“他能與我們達成默契?”杜有鄰頗為懷疑,“那可是‘野無遺賢’的哥奴。”


        

元載道:“我考慮過,野無遺賢,哥奴顧忌的是寒門舉子呈上指斥時弊的策問、草野之士洩漏當時之機。而非他刻意要打壓寒門,他嫉賢妒能,更怕有才學、名望之士。


        

若能用孤寒士人取代世家子弟的名額,他當願意看到。”


        

杜有鄰皺眉道:“若要哥奴讓出幾個名額,我們又要給出什麼條件?”


        

“此事,讓楊釗先去試探如何?”元載向薛白問道。


        

薛白點點頭,權力場上化敵為友不丟臉。


        

“可以,但不必急在一時,待國舅之後又在哪件事上觸動了哥奴的利益之時再談。”


        

“薛郎考慮得周到。”元載笑道,“可是已有了想提攜的士子?”


        

“高適,高三十五,元兄可聽說過。”


        

元載竟還真聽說過高適,有些為難,沉吟片刻,問道:“引薦給丈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