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四二二章 我從明太宗變成明成祖了?朱棣急了:朱厚熜,你兔崽子等著!

 朱棣被韓成的目光,給看的多少有些不明所以。

 不知道這好好的說著關於嘉靖的事兒,怎麼說了一陣後,二妹夫卻望向自己,露出瞭如此奇怪的神情?

 這讓朱棣多少有些慌。

 不明白到底是怎麼了。

 這……不會是這事兒,又和自己扯上關係了吧?

 不應該啊!

 按照原本的歷史來看,這嘉靖皇帝朱厚熜,都是自己孫子朱瞻基的重孫子了。

 就算是朱瞻基,以及後面的廢物朱祁鎮,以及朱見深,朱佑樘這些人活的年紀都不算太大。

 可那也畢竟中間隔了好幾代人。

 差了很多年了。

 這怎麼著,也和自己扯不上什麼關係吧?

 怎麼現在……二妹夫卻這樣看著自己

 朱棣忍不住望著韓成詢問了起來。

 韓成想著關於嘉靖和朱棣之間的事兒,開口道:

 “那個……四哥,真的說起來的話,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四哥你之間,那是淵源頗深。

 可不僅僅是你的後世子孫,他在後來做了一些事兒,也和你有很深的關係。”

 聽到韓成如此說,朱棣愣了一下。

 不是……這竟然還真的是嘉靖皇帝朱厚熜這傢伙,弄出了和自己有關的事?

 這都中間都隔了這麼多年,能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自己認為最不可能發生的事兒,居然變成了真的?

 邊上的朱標,顯然是知道事情真相的。

 不過對此,他卻也沒有多說什麼。

 只是在那裡靜靜的等待著事情的發展,看二妹夫怎麼說。

 “具體說起來的話,其實就是和嘉靖皇帝給他爹爭名分,有很大的關係。”

 韓成這話不說還好,一說這話。朱棣就顯得更加的茫然了。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這怎麼還扯到了朱厚熜這傢伙給給他爹爭名分的事兒?

 他們只管爭他們的,和自己這個去世了麼多年的老祖宗,有什麼關係?

 就算是朱棣外粗內細,是一個內裡很聰明的人。

 可這個時候,也一樣是被韓成所說的這些話,給整迷糊了。

 不論怎麼想,他都很難從這裡面,得到一些什麼聯想。

 “二妹夫,到底咋回事?”

 他忍不住望著韓成,又一次詢問起來。

 韓成道:“四哥,你先彆著急。

 聽我給你慢慢說來。

 這個事,自然而然的,便能夠揭曉。”

 一聽韓成這麼說,朱棣心裡面那叫一個難受。

 這簡直比他看話本時,看到精采的地方,卻忽然間發現精彩部分被斷掉,還要更加的難熬。

 不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下來之後,他早就多少有些習慣了二妹夫在一些事情上的操作。

 總是喜歡說一半留一半。

 等到後面,再給你緩緩的展開。

 或許,也有和二妹夫所說的,他在後世是寫話本的有很大的關係。

 就跟那說書先生一樣,說書先生為了吸引著人,不讓聽眾離去,往往都會在重要的時刻裡,來個欲聽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二妹現在說事情習慣性這麼做,職業病了屬於是。

 “大禮儀之爭,並沒有因為楊廷和的退走,就徹底的結束。

 那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勝利。

 但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楊廷和被小皇帝給擺了這麼大的一道後,心中異常不服。

 他楊廷和,還沒吃過這麼大的虧!

 所以在楊廷和離去之後,很快便有楊廷和的門生故吏,門下走狗,接著和嘉靖皇帝對著幹。

 再次掀起大禮儀之爭。

 在這件事情上,非要分出個高下來。

 禮部尚書汪俊,醞釀再一起集體諫諍。

 適逢主事侯廷訓據宗法,作《大禮辨》。

 吏部尚書喬宇等人,遂據此率群臣近兩百五十人,一同進言。

 明確反對嘉靖,以興獻王為皇考。

 嘉靖皇帝不悅,他的應對辦法也簡單,那就是下令,讓更多的官員參與進議論中來。

 不能只讓這些人說話。

 但是結果,卻有些出人預料。

 給事中張翀等三十二人,御史鄭本公等三十一人。

 以及鄒守益等也都抗章力論。

 狀元唐皋也上疏說:“陛下宜考所後以別正統,隆所生以備尊稱。”

 表面上是在調停,實際上傾向於反對。

 因為鄒守益是王陽明的大弟子,唐皋是前朝狀元,在朝中都屬於影響較大的文臣。

 這次的事兒,對於嘉靖皇帝來說,也是一個不算太小的打擊。

 畢竟他覺得,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之後,他在文官之中,是有一些勢力的。

 可哪能想到,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還是會更多的人,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嘉靖因此惱羞成怒。

 此次進言之人,均被斥責、罰俸甚至罷黜!

 最後,汪俊等只好妥協:表示讓興獻帝、興國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備尊稱。

 嘉靖三年,三月,嘉靖皇帝無奈之下,只能是勉強同意,稱父親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

 母親為‘本生母章聖皇太后’。

 尊封祖母邵氏,為壽安皇太后。

 這次的事兒,雖然聽起來似乎已經不錯了結果。

 嘉靖的親爹被稱尊為了皇考,親孃可以被稱為皇太后。

 但是,‘本生’這兩個字,往上面一添加,很多事情的意味,一下子就變了。

 等於說是,只承認了嘉靖皇帝的親生父母,是他的親生父母。

 但是從法理上來講,依舊他這依舊是小宗入大宗。

 他法理上的父母,還是孝宗朱佑樘,以及張太后。

 嘉靖皇帝爭了這幾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卻依舊沒有最終達成最終的勝利。

 整體上,還被那些文官們給壓著了,

 對於這些,嘉靖皇帝自然是心中不服。

 不願意這樣的事情繼續發生。

 所以到了當年七月之時,來自於嘉靖皇帝的反擊來了。

 大禮議之爭,也隨之被推倒了高潮。

 嘉靖突然詔諭禮部,十四日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為之譁然!

 正逢早朝剛結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倡導眾人:憲宗時,百官在文華門前哭請,爭慈懿皇太后,下葬禮節,憲宗皇帝聽從了,

 這是本朝的舊事。

 我可效仿!

 楊廷和之子、狀元楊慎也慷慨激昂道: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堅守節操大義而死,就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