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三六一章 救亡圖存!寧做百夫長,勝過一書生!

但是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顧炎武對於這樣一個極為離譜的傳言,也同樣是不相信。

覺得這是崇禎皇帝,故意藉助老祖宗之名,方便他行事。

可是這一刻,在這種情況下,看著那個氣度非凡,站在那裡自稱是太祖高皇帝的人。

顧炎武不再覺得,那個極為不靠譜的流言是扯淡。

眼前這人,就是太祖高皇帝!

尋常人,哪裡有他的這種氣魄?

哪裡有他的這種手腕?

在相信了這一事情為真後,顧炎武的情緒就變得更加的激動了。

剛剛站起身的他,對著朱元璋一揖到底。

“學生拜見太祖高皇帝!恭迎太祖高皇帝顯靈!”

朱元璋讓他站起身來,望著他大聲詢問:

“咱聽方才你所言,願投筆從戎,學班定遠舊事,可是真的?”

顧炎武正色道:“回稟太祖高皇帝,句句屬實!

之前學生被小人所利用,做出了那種事兒。

實在是愧對大明,愧對太祖高皇帝。

當時不知,情況竟然已經壞到了這種程度!

此時得知闖賊棄守北平,韃子入關,佔據都城。

北面大片地方,將要落入韃子之手。

學生雖一介書生,卻也不能坐視不理!

文人也有著拳拳之心!

願意投筆從戎,軍前效命!和韃子死拼到底!

萬死而不辭!

“好!”

朱元璋聞言大喝一聲,出聲喝彩。

“咱很欣慰!咱大明,還是有深明大義之人!

咱很欣慰,咱漢人脊樑不曾斷!

咱就知道,每逢危難之時,必然會有大無畏之士站出來,挽救我華夏河山!

和入寇的賊人,死拼到底!

這些人,平日裡很多看起來並不起眼。

他們有的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有的是泥腿子。

有的是教書先生!

有的是文人士子!

有的是朝堂上的官員……

許許多多人,尋常時並不起眼。

彼此之間,看不出有什麼聯繫。

可真遇到了事兒,他們都能站起來!

都能迎難而上!拼死保河山!

咱就知道!華夏每當遇到危難之時,總會有人挺身而出!

咱當年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把元韃子給趕走,殺了他們一個屁滾尿流!

現在,有爾等在,有眾多忠義之士在!

關外的韃子再兇殘,只有敗亡這一條路可走!

想要亡我華夏河山,亡我大明,他是在做夢!!”

朱元璋的這一番話,說的是慷慨激昂。

極富感染力!

用詞遠稱不上華麗。

可是這每一句話中,卻都帶著沉甸甸的分量,催人奮進!

讓人禁不住的就是熱血上湧!

“寧做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黃宗羲願投筆從戎!

為我大明,為我華夏一戰!”

方才表現很是剛烈,額頭撞的一片青的黃宗羲,高聲喊了起來!

“救亡圖存!驅除韃虜,算我李文山一個!”

“衡陽王夫之,願意從軍,死戰韃子!”

在朱元璋的聲音落下後,很快便接連響起二三十道聲音!

有的人年長,有的年輕力壯……

有的聲音粗獷,有的顯得文弱……

但此時,他們的聲音裡,都多出來了一種東西,叫做家國大義!

叫做華夏的血性和擔當!

朱元璋聽到這些人的話後,揮手讓那些按著這些人的兵卒都鬆開手。

給他們解綁。

望著他們道:“好!

好!!

好!!!

你們都是我大明的大好兒郎,是我華夏的脊樑!

也是我華夏的長城,是我華夏的長矛!

正是有著如同你等,這般的眾多人。

在華夏遇到生死危機之時,奮不顧身,迎難之上。

我華夏才能夠經歷諸劫難而不死!

數次浴火重生,每一次都變得更強!”

朱元璋的聲音,變得越發的慷慨激昂起來了。

而站在皇城上的朱標,韓成等人,也同樣是熱血沸騰。

心情激盪。

特別是韓成,這個時候看到了,那還年輕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

心中的感受,就變得更加的不同!

這三位,那可是在學習歷史之時,在那極為簡略的歷史書當中,都佔據著不小內容的存在!

而當時,所學的是他們的思想,是他們的主張。

後來,韓成了解的更多。

知道了這三人做出來的更多事情。

這三位,可不僅僅只是在思想,以及文學著作上等事情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時,每一個都是硬骨頭!

哪怕大明山河破碎,韃子南下。

南明朝廷不斷的內耗,不斷的敗亡。

哪怕是復國根本無望,他們依然不認為自己是清朝之人!

依舊用他們各自的方式,進行著反抗,做著鬥爭!

堅持著他們自己心中的堅持!

韓成在此之前,有想過眼前的這些人裡,會有他們三位中的其中一個。

可是卻沒有想到,三人居然都來齊了!

並且,還在得知李自成棄守北平,韃子入關佔據都城,朱元璋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之後,第一時間裡就站了出來。

表示要棄筆從戎,和韃子死拼到底!

隨之自己帶著朱元璋等人,來到這明末。

有不少的事情,會發生改動。

可是,有些人在面對相似的事情時,做出來的選擇卻不會變。

便如他們這三人,面對這等事情,還是做出瞭如同歷史上的選擇。

在民族大義之前,異常果斷,非常堅定的站在了這邊!

和韃子勢不兩立!

至於崇禎皇帝朱由儉,這個時候神色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看著那站起來的,二三十個讀書人。

目光也變得不一樣了。

在此之前,他對於這些彙集起來,進行鬧事的讀書人,是又氣,又急,又恨!

同時,又有些擔憂自己太祖爺,動用這樣的手段來對付這些人,會不會引發更大的動盪。

可是這個時候,在聽到了他們所喊出來的話,見到了他這些人在得知山河破碎,韃子入關後第一時間裡的反應,和做出來的選擇。

整個人的心思,都變得不一樣了。

對他們的態度,也發生了極大的不同。

到了此時,崇禎這個總是喜歡拿著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這類似的話,以及相應的心理來說事情的人。

忽然間就覺得,自己在此之前所產生的,這些想法是真的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