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二三零章 倒反天罡!韓成孝死朱元璋。



            “韓成,咋了?你咋不說話了?”

朱元璋望著韓成詢問。

聲音之中,多少有一些慌亂與著急。

這可是很少在朱元璋身上,出現的情緒。

但這個時候,朱元璋就是慌了。

標兒出聲詢問韓成見深那孩子,有沒有做出什麼錯事,韓成說有。

再然後,韓成就是這樣一幅反應。

這事情誰遇到了不慌?

畢竟朱祁鎮之後,自己大明終於是出現了一個,能說的過去的存在,為自己大明的中興之主。

朱元璋是真的不想在他的身上,看到太多的汙點。

但現在,從韓成的反應來看,只怕……自己最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朱見深這個大明的中興之主,在很多事情上,只怕也犯下了不少錯誤!

一念及此,朱元璋頓時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邊上的朱標,也坐不住了。

要知道,一直以來,韓成在說未來的事情時,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一旦出現這種反常的表現,那自然是出大事了!

比如,說自己在十年之後去世。

比如說老四才是永樂大帝。

比如說關於朱祁鎮的事。

韓成都是吞吞吐吐。

現在,說起朱見深犯下的錯誤時,韓成又一次出現了一反常態的表現。

這讓朱標也慌了。

大明後代的皇帝們,一個個都這樣奇葩的嗎?

好不容易出現了朱見深這樣一個,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人,結果現在,卻同樣是一個有大問題的?!

被戀人系統上突然爆出的消息,給弄的滿心震動,並在為歷史上時空的朱允炆,以及朱祁鎮等人默哀的韓成,被朱元璋的話給驚醒。

他忍住滿心吃瓜的情緒道:“那個……岳父,沒啥,就是忽然間想起了一些事情。”

韓成決定,關於今後可以前去大明各個時空的事,還是暫時保密的比較好。

此時不宜透露出來。

他暫時還沒有想到,該如何給朱元璋,朱標解釋這件事。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自己現在並沒有帶著他們穿越到未來的能力。

對於這件事情更多的詳細信息,也都沒有得到。

不知道都是什麼規則,什麼道道。

這時候說出來並不好。

而從朱元璋對待朱允炆,以及朱祁鎮的態度上來看,一旦知道有這樣一個機會,朱元璋肯定會迫不及待的去做,好好的練練手。。

可偏偏自己還沒有這個能力,也不確定什麼時候,才能滿足條件,獲得戀人大禮包。

所以,還是穩一手比較好。

一切等到塵埃落定,再將這事情告知老朱也不遲。

“啥事?你只管說?是不是朱見深在一些事情上做的很過分?”

朱元璋望著韓成詢問。

在說這話時,朱元璋不自覺的,就握緊了拳頭。

韓成搖頭道:“不是,岳父大人你千萬不要多想!

成化帝雖然有功有過,但真論起來,他的功是要遠大於過的!

其餘不說,只他登基之後,大明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一個不留神,就可能傾覆,跌入無盡深淵。

而在他當了二十多年皇帝之後,交給他兒子的江山,是一個內無動亂,外無強敵,國庫充盈為大明之最的。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他是真的功大於過。

評價一個皇帝,不應該只盯著他的私德看,也不能只盯著他犯下的一些錯誤,對於其餘的卻視而不見。

需要從全面去看。

看一個帝王時,應該先將他當成一個帝王,然後再當做一個人看待。

帝王的屬性,是要遠遠高於個人的屬性。

因為他坐上了那個位置,就不再是人了。”

朱元璋原本聽韓成說朱見深絕對是功大於過,心中鬆了一口,覺得挺還開心的。

可哪能想到,韓成緊接著就又來了一句,做上皇位就不是人了。

讓朱元璋覺得心裡怪怪的。

雖然他能夠明白韓成這話是什麼意思,可聽起來,總覺得韓成這渾小子就是在趁機罵自己!

韓成像是沒有看到朱元璋的神情變化,還在接著開口道:“評價一個帝王,放在第一位的,是他都做出來了什麼功績。

在他在位時,有沒有開疆拓土?是不是吏治清明?

有沒有令讓百姓安居樂業?

是不是揚華夏國威於萬邦?

最不濟,也要問一問有沒有守住祖宗留下來的疆域。

從上一代手中接過來的河山,經過自己的治理,是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差。

只要整體上是好的,那就說明這個帝王在位做的還算可以。

若是這些方面做的都是一塌糊塗,那他個人私德再好,寫詞作畫再好,那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是昏庸之主。”

聽了韓成說出的這一番話,再看到韓成態度如此端正,誠懇,朱元璋終於確信,韓成剛才沒有罵自己。

他就是在就是論事的說事情。

“你說的對!咱也是這樣的看法。

作為皇帝,最重要的就是把你作為皇帝需要做的事情做好,這才是重中之重。

至於其餘的,都是細枝末節。

甚至於很多東西,比如畫畫,寫詩,會了還不如不會。

一旦痴迷,就只顧著畫畫,寫詩去了,這得耽誤多少處理政事的時間?

評價一個帝王,也應該更多著眼於他在國家大事上,都做了什麼!

你說的這些話,當真是說到咱的心坎裡去來了!”

朱元璋用力點頭,表示對韓成話的認同。

朱標也一樣是覺得韓成說的很有道理。

看帝王,真的不能將之當成普通人來看到。

首先看的是他的為政,然後才要去看別的。

“朱見深在位時,開始任命傳奉官,並且任命的數量還不少。”

韓成開始給朱元璋,朱標二人說起了成化帝的過失。

所謂的傳奉官,字面意思就是奉命傳達皇帝命令的官員。

後來權力開始增大,還會負責皇帝的飲食起居等事情。

傳奉官也並不是成化帝朱見深發明的,而是在唐朝的時候就有。

只不過,在朱見深的時候任命的最多,權力最大。

傳奉官不是正常渠道升上來的官。

是皇帝用中旨提拔任命,不經吏部,不經選拔、廷推和部議等選官過程。

因此上,從正經途徑成為官員,並升遷上來的那些人,是看不起傳奉官的。

傳奉官也處在官員鄙視鏈的最底層。

正經途徑出身的官員,也從來不將其放在眼中。

而事實情況,傳奉官也威脅不了正常途徑升遷的官員。

相對於他們的權柄,以及龐大的數量而言,傳奉官也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自認為有本事的讀書人,也絕對不會去擔任傳奉官。

但到了成化帝朱見深這裡,則變得不同。

成化帝繼位之初,就下了一道詔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為文思院副使。

這是九品小官,文官們並不在意。

朱見深後面又陸續任命了一些傳奉官。

不過因為數量少,文官集團反應依舊不大。

但到了後來,傳奉官的數量就越來越多了,最多的一次,甚至於一次性弄了上百人。

而傳奉官們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嚴重干擾到了正常的升遷途經。

於是,開始引起文官集團的激烈反抗……

“隨著朱見深任命的傳奉官越來越多,文官也越來越不滿。

面對西廠,他們都會激烈的反對,更不要說是傳奉官了。

不過,在傳奉官這件事情上,成化帝的態度卻要堅決的多。

在群臣反對之下,他不僅僅沒有停,反而還弄了更多的傳奉官。

這些人,很多都是出身於工匠、畫師、和尚、道士的普通人。

而這些人被授予的官職,也不只是工部文思院和錦衣衛了。

開始遍佈朝廷的各大文武機構。

有史料記載,在成化朝的前七年,朱見深任命了傳奉官二百八十餘人。

其中有二十餘人成為中書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