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二二八章 朱元璋:商稅三十稅一還不夠高嗎?!

讓凡是想要做官的人,都要先自宮。

那不也一樣不差做官的?

聽了朱元璋的話,韓成是一點都不意外。

他知道,在得知了當時是一個什麼情況之後,朱元璋肯定不會介意使用宦官這把刀。

“朱見深在用了西廠之後,果不其然,很快就招致了眾多官員們的不滿。

這些官員,沒有哪個想要頭上懸著這樣一把刀。

於是,很快大學士萬安,劉吉等人開始上奏汪直罪狀。

朱見深見此大怒,訓斥這些人。

但這些官員,哪裡會肯在這等事情上服軟?

不僅說他們是為國除害,還在第二天就組織了一大批有分量的人,聲援助萬安等人,呈遞上大量奏疏……”

朱元璋聞言,面色難看回頭看著朱標道:“標兒,你看看,這就是一家獨大的後果!

這些狗東西,已經開始限制皇帝了!

一旦皇帝做的不順他們的心,他們就搞這種手段!

當真令人氣憤!

放在咱洪武朝,咱一個二個全給他們砍了!

都是慣出來的臭毛病!”

說罷之後望著韓成道:“那結果呢?見深這孩子是怎麼做的?”

韓成道:“形勢比人強,這場鬥法,成化帝服軟了,不得已之下,下令罷設西廠。”

“啥?!”

朱元璋聞言頓時愣住。

這一情況,實在是出乎他的預料。

畢竟按照韓成之前所言,這朱見深是一個很剛的人。

韓成還給出了他那樣高的評價。

可誰能想到,最終的結果竟然是這個?

才不過是剛一和文官打擂臺,就直接服軟了?

韓成這傢伙,不會是又在說什麼反話吧?

朱標也同樣滿是意外。

實在是這事情的轉折太大了!

“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朱元璋摩拳擦掌,看起來一副要揍韓成的樣子。

“當然沒有,要是這樣輕易的就結束,那他就不是朱見深了!”

見到老朱摩拳擦掌,韓成的瞬間就加快了語速,不再賣關子。

“當年六月,也是一個月後,有御史跳了出來,盛讚汪直的功勞。

另外一個御史也說,汪直的所作所為,不但可以為當世人所效法,也可以為萬世之後的人所效法。

畢竟汪直之前辦的案子,一個是弄了百十船栽運私鹽不說,還騷擾沿途府縣,又把責問他的典吏毆打射殺的南京鎮監覃力朋。

另外一個是楊榮曾孫犯罪,躲避鄉野,後又和其父偷偷來到京師,讓其姐夫向錦衣衛百戶求情,想要徇私枉法。

朱見深得到這一機會,立刻重新設置西廠。

繼續讓汪直主管西廠之事……”

“哈哈哈哈!”

朱元璋爆發出了一陣兒爽朗的笑聲。

自己之前,真的是白擔心了。

朱見深這小子,要比自己想象的還要機靈。

這一手玩的漂亮!

先是退了一步,讓那些朝臣們高興高興。

然後再借著機會,馬上又將西廠給重新弄了出來。

一退一進之間,雖然還是保持了西廠,但是卻沒有和那些文官們徹底的撕破臉,能籠絡著他們,讓他們接著幹活。

但也正是因為在此之前,朱見深已經退了一步,這些文官們再在西廠的事情上面放屁,就沒有那樣容易了。

之前皇帝已經給了面子,這個時候繼續放屁,那就太不識抬舉了。

更為重要的是,提出這事情的還是御史。

並非是朱見深自己說出來的。

當然,這御史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建言,究竟是出自於他們自己的本心,還是說背後有朱見深的影子,這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表面上的情況,就是如此。

朱見深這一手,比直接硬懟那些文官們,來的要好玩的多。

至少在朱見深所處的那種環境之下,動用這種手段完成目標,要比直接硬著來,效果要好上不少。

這朱見深很可以,自己方才還為他擔心是白擔心了!

自己還真的是有一些,小瞧了這個後世兒孫。

朱標也一樣是面露笑容,心中的那些擔憂,通通消失不見。

相對於自己父皇的殺伐果斷,他覺得朱見深所採用的這種策略,還是很不錯的。

能讓很多文官們,有氣兒也要憋著。

打碎了牙齒,混血吞下去

“有了西廠的存在,接下來整頓吏治,就要方便的多。

再加上有西廠這把刀在手中握著,很多官員行事也都小心謹慎,很多都不負之前的那般囂張跋扈。

若非是朱見深整頓吏治,並且動用了這樣的辦法,大明的文官集團,將會更加的膨脹。

文官獨大的時代,也會早上多年到來。

而汪直此人,也成功的成為了大明歷史上的,四大太監中的一個。

只不過從汪直所做出來的種種事情上來看,可以看出,汪直此人能力是非常強的。

主管西廠之時,能夠把朱見深所交代的事情,都給完成。

巡視邊軍,如遼東,大同等地時,也都能夠立下功勞,完成任務。

成化十七年,汪直作為監軍,還三度抗擊入寇大同宣府的異族,取得黑石崖大捷,穩定邊防。

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並不是擅權。

和王振,劉瑾以及魏忠賢這些比起來,要好的太多。

不僅如此,大明的武舉制度能夠健全,汪直也在裡面出力很多。

成化十四年,汪直奏請說,武舉也要進行考試。

要仿照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錄取進士的辦法。

成化帝朱見深採納了汪直的建議,並命人摸索出來了相應的規章制度。

這些,一直用到了崇禎年間。

汪直此番奏請的意義,在於把武舉擴大到鄉試和會試。

使得武舉逐漸發展成為,與一般文史考試相對式的體系。

有利於武人人才的全面選拔。

不過就算是這樣,汪直最終的結局也不算好。

被文官各種的上書彈劾。

到了後來,被貶為閒人。

再之後,具體是什麼命運,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

韓成的聲音落下,房間之內裡的氣氛稍微有些沉重。

幾人的心情都顯得有些複雜。

朱元璋沉默不語,不過因為有著汪直的原因,對於宦官的認知,有了一定的改變。

當然,也僅僅只是有一定的改變而已。

並不會因為歷史上汪直的表現,就會改變後宮不得干政這一原則。

至少在他洪武朝時,絕對不會!

在朱元璋看來,宦官是一把雙刃劍。

用的好還行,用不好了也容易傷己。

能不動用,就儘量不要動用。

能用別的辦法來制衡朝堂,就要用別的辦法。

宦官是最後的辦法。

“標兒,作為帝王,活在這個世上,為了事情的順利推行,不少時候都是要採用不少手段。

帝王手中必須要有刀。

但如果刀好使的話,今後把刀換下時,也要想辦法給刀一個善終。

至少也要讓他,能夠衣食無憂的活下去。”

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望著朱標如此說道。

其實就算是韓成不說,朱元璋也能知道汪直的下場,肯定不會太好。

畢竟像汪直這種幹髒活,得罪諸多朝臣的人,一般而言到了最後,都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因為到了後來,肯定會有很多人對幹髒活的,群起而攻之。

意見非常的大。

在這種情況之下,為了緩和一下矛盾,這把刀肯定是要廢掉的。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一把刀用的時間太長了,也有可能會變得不太純粹。

牽扯的利益太多。

不如新換上一把刀,用起來更加的方便,更加順手。

停頓一下,朱元璋又望著朱標道:“除了這些之外,標兒你還要記得,把刀給換掉,並不是說今後就不用刀了。

而是把那一把已經卷刃,招惹了許多人不滿的刀換掉後,需要立刻換上一把新的刀,接著使用。

不然的話,今後很多事情都不好使。

不要指望那些飽讀詩書的人,有多少高尚的情操。

或許有那種比較純粹的人,但是一百個裡面,能出來一個嗎?

況且有很多人,本身滿嘴仁義道德,自己貌似很廉潔清正。

但是他們的家人,門生故吏,手下的奴僕,卻各種藉助他的名頭,進行為非作歹,仗勢欺人,巧取豪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