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大晴天 作品

第337章天師說真武大帝

張靜清指了指山對面高聳入雲的天門山說道。

張之維:“…………”

“師父,您是不是對把我綁飛劍祭出去有什麼執念?”他忍不住吐槽道。

“為師這是在鞭策你!”張靜清道:“對了,三品法職需告知三大師共同同意,此事我和你守成師叔都答應了,但傳度師還不知道呢,你自己去給張異去說吧!”

說罷,張靜清轉身離開。

見師父離開,張之維也轉身去找張異師叔。

說起來,許久不見張異師叔,他也十分想念啊。

去找師叔的途中,張之維忍不住暗自腹誹:

“雖說作弟子的在背地裡指摘師父不應該,但師父這也太坑了吧,說話顛三倒四,拐彎抹角,話扯一堆,最後還說不清道不明的!”

“話說,周顛,張三丰,真武大帝,朱棣,我,究竟是什麼關係?”

張之維腦中回憶起這些人物的生平和關聯之處。

周顛是隱仙派的,自幫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就已銷聲匿跡。

現在漫長時間過去,早已聲名不顯,即便是異人界中,對他的傳說也不多,同時他和朱棣關係不大。

至於張三丰,嚴格來說,和周顛一樣,同朱棣之間也沒有太多明面上的交集,至少兩人從未見過面,甚至是張三丰一直都在有意無意的避開明朝的君王。

因為早在朱棣之前,他的父親朱元璋就很仰慕張三丰,曾兩次度詔,要邀請張三丰入京,但張三丰都無視聖旨,置之不理,朱元璋派人去尋,他也是避而不見。

後來朱元璋逝世,朱棣一路勢如破竹,造反成功,登基稱帝后,也曾親筆書信,言辭懇懇,請求見張三丰一面,以副他的仰慕之情。

朱棣對張三丰的仰慕,並非是謙辭,而是真仰慕,他的詔書原文上曾這樣寫:

“朕才質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謹致香奉書虔請。拱俟雲車夙駕惠然降臨,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懷。敬奉書。永樂十年二月初十!”

朱棣是何等人物,皇帝中的戰神,功績無數,他的驕傲可想而知,卻如此卑微祈求得見張三丰一面。

但可惜的是,張三丰未曾見他。

但戲劇性的一幕來了,張三丰不見朱棣,朱棣一怒之下,調集了二十萬的軍民,來到武當山大興土木,花了十年的功夫,建成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等龐大工程建築。

而這期間,張三丰一直都在武當山,卻從未去見過朱棣。

但朱棣非但不氣,還跟個鍥而不捨的小迷弟一般,又將武當山封為“大嶽太和山”,敕封張三丰為“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

還以自身的樣貌來造真武大帝神像,自詡為真武大帝轉世,大力推廣真武大帝的信仰,一度讓真武大帝成為北方主神,其信仰遍佈大江南北。

可以說,武當的法脈根基,真武大帝的信仰根基,都是朱棣一手打造的。

張三丰如此對待朱棣,朱棣卻如此對張三丰,這很反常……

想到這,張之維腦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周顛是張三丰的師弟,張三丰不見朱元璋,周顛卻助朱元璋奪天下,若張三丰不是和周顛有怨的話,那就極有可能,周顛的背後,就是張三丰,因為師父曾說,這兩人關係莫逆。

或者說,朱元璋之所以能推翻元朝,其背後,極有可能有張三丰在暗施援手。

畢竟當時統治元朝的,可是蓋壓天下,橫掃世界無敵手的先天異人家族——由成吉思汗鐵木真一手創立的黃金血脈們。

黃金血脈們有多厲害?碧遊村上根器中,一個傳了多代,血脈稀薄的黃金血脈後裔,哈日查蓋,十歲時剛一得炁,什麼都沒修行,就能輕鬆擊敗一個修行了幾十年的異人。

可想而知那些一代二代的黃金血脈們,在在從小接受名師指導系統性的修行下,該有多強大?!

但即便如此,卻也被朱元璋摧枯拉朽般的推翻,這後面,若無大人物支撐,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