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大晴天 作品

第298章掌握雙全手,突破靜功第五成

而且,就算能被後代繼承,端木英被呂家抓住,呂家也不知道端木英生出的孩子會有異能啊!除非端木英自己說,可那樣不是把自己推進火坑嗎?

所以,明魂術是靠端木英生孩子而來的,實在太牽強了。

大概率是像風天養和王家一樣,端木瑛和呂家做了個交易,她用“雙全手”的能力修改了呂家人的血脈,讓這些被修改血脈的人誕生出的孩子,有一定幾率覺醒先天的“雙全手”,而呂家則護她周全。

“也只有這樣,才靠譜點!”

張之維心道:“八奇技的強弱先不說,這都是因人而異的,但八奇技的修行難度卻是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其中風後奇門是出了名的難學,這雙全手和風后奇門類似,正常學,只怕沒幾個能學會的,呂慈接觸過端木瑛,但即便是他的天賦卻也學不會,或許融入血脈之中是最好的方式!”

思忖片刻,張之維搖了搖頭,不去想這些有的沒的,又看了一遍人傀篇,這次又有了新的領悟。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張之維連忙收束思維,摒棄雜念,繼續研讀起來,這一讀,就讀了幾天。

期間,黃爺曾來過地下書屋查看,見到張之維看得入神,渾身陰陽二炁環繞,頓時不敢打擾,匆匆離開,後來幾天,他也只是隔著老遠的窺探,生怕因自己弄出了些許響動,驚擾到了張之維的悟道。

張之維重複的研讀《本草綱目》,從來來回回的看人傀篇到通讀全文,一遍又一遍。

在他看來,一門手段,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看到讀到聽到的,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對這種有些晦澀的東西,更需要全方位的瞭解,然後從中誕生出自己的理解。

修行手段,一定要心裡能夠自洽,自己要能解釋的通,而非根據行炁軌跡來照本宣科的修煉,糊里糊塗的運用。

讀了很久,當張之維自覺已經掌握其中奧妙之後,他開始感攝陰陽,從天地之間感受陰陽的變化。

天地之間的陰陽二炁,是由日月交替帶來的,修行之道自古便有攝取天地之間的日菁與月華的說法。

“雙全手,一手抱陰,一手抱陽,可攝取日菁和月華為己用,劇情裡,呂良被呂慈廢掉削成人彘,便是靠著覺醒了抱陽的紅手,從而恢復自身長出了四肢。”

“炁是一種能力,自然也遵守能量守恆定律,不可能憑空產生,被削成人彘的呂良,說是油盡燈枯也不為過,憑空長出四肢,靠的絕不是自身的能量,因為根本不夠,他必是通過紅手,攝取了天地間的日菁,以此重塑了自己的肉身。”

“化天地之力為己用,這也是一種聖人盜之法,日菁和月華這兩種力量並不簡單,雙全手很有潛力,但為何只展現出了對靈魂和肉身的改寫能力呢?為什麼不感攝陰陽,用日菁和月華來對自己的身軀和靈魂進行強化,提升性命修為呢?”

“呂良在大是大非面前雖然沒什麼腦子,但也有幾分小聰明,如此淺顯的道理,不可能想不到,除非……除非是做不到!”

張之維覺得自己接近了真相,因為呂良的雙全手,根本就不是學來的,那是血脈裡自帶的,他只是本能的運用,指望他舉一反三,那是不可能,他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一。

端木瑛或許知道什麼是“一”,但能否舉一反三,張之維保持存疑態度,因為多方線索說明,八奇技並非是他們創造的,只是他們領悟到的,譬如風后奇門,周聖的弟弟周蒙就曾直言,這並非是周聖創出來的。

“創造”和“領悟”差別很大,以丹噬為例,站在石碑前,根據石碑的行炁軌跡,學會丹噬的人叫“領悟”,從無到有弄出丹噬的人叫“創造”。

“舉一反三又有何難?”

張之維淡淡一笑,他一直是個目中無人的人,當初在龍虎山,他提著食盒去找師父喝酒時,曾說天下英雄唯師父與維耳,這是他的心裡話,他從不認為自己有對手,自然也不認為區區一手段對他而言會有什麼挑戰。

他合上書本,將其放回原位,而後走出了地下洞窟,既然是要感攝陰陽,那自然得到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