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章 太子負荊請罪

  朱皇后很不高興,不過這件事她兒子已經鬧的很被動,她不想再節外生枝,也就最終忍下來,聽從黃小潤的意見,向中亞皇帝趙桓稟報。

  趙桓收到噩耗,悲痛不已,親筆寫了輓聯,為宗澤定諡號忠儉,加贈開府儀同三司。

  宗澤的兩個兒子,均蔭封為殿前司都虞候。

  元帥宗澤去世,京畿戰區元帥之職便空出來了。

  副帥楊沂中跟隨皇帝趙桓出征中亞,並不在京城,以至於京畿集團軍沒有了大帥。

  不過京畿集團軍跟其他集團軍不一樣,它是包括了之前禁軍的三衙軍隊的。

  三衙以殿前司為首,但是殿前司的都指揮使又恰好由宗澤兼任。

  由此一來,殿前司也就失去了統帥。

  皇帝下旨,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姚友仲和步軍都指揮使張叔夜兩人暫時代理京畿戰區元帥一職,也就是有兩個元帥。

  由於京畿集團軍是守衛京城的,不直接對外作戰,所以設置兩個元帥,在和平時期倒還不會引起指揮權的混亂,這主要是為了穩定軍心,趙桓決定等他回來之後,根據情況再做調整。

  宗澤為了阻止太子帶領大元帥府士兵大街馳騁,撞傷百姓,因而被太子鞭笞而死,他的死讓朝廷群臣義憤填膺,紛紛上書,要求約束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士兵,嚴禁滋擾京城百姓,無顧不得離開兵營。

  每次朝會之上,李光等朝臣都會對此事進行抨擊,要求約束所謂大元帥府的士兵。

  自從出了上次的事,太子知道惹了眾怒,雖然每次出門依舊帶著一千大元帥府的士兵,但再不敢像以前那樣策馬狂奔,橫衝直撞,都是乖乖行走。

  而現在卻還要讓他約束親兵不得帶出兵營,他就不幹了。

  他們花了那麼大心思養了這一萬精兵,不就是來給太子撐腰壯膽,拉威風造聲勢的嗎?不讓出兵營,那養這支軍隊又有什麼用意?

  朱皇后也是這樣想的,一方面按住彈劾奏摺,另一方面約束太子,叫他再不可給朝中大臣以口實。

  眼見太子的人馬老實了,而皇后在宗澤後事上做的戲碼很足,倒晚回了不少印象分,所以彈劾的奏摺便漸漸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