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愚翁 作品

第636章 博陵崔氏

  齊君其實並沒有被蕭氏使者的嚇倒。

  因為他知道如果蕭氏的軍力要是真的強的話,當初也不會被耶律德哥圍在西樓城了。

  但他是真不願意看到琅琊王家的權勢過大,不想讓王季陰再次得到那樣的功勞。

  可除了王季陰,別人又沒有這一份勝算。

  正在此為難之季,那崔顯之父卻提出來可以用自己的人頭來換齊國的平安,只要齊君答應讓博陵崔氏的族人居住在齊國。

  齊君很是興喜,在秘密地與契丹人談妥之後,齊君便將崔顯之父送到了契丹。

  至此之後,崔顯之父再無消息,不知生死。

  即使耶律賢哥沒殺他,以他的年紀也不太可能能活到現在了。

  蕭氏在要回了崔顯之父以後,與南院大王又開始了一場朝堂上的明爭暗鬥。

  頻繁的內鬥使得契丹再無力南征,契丹與齊國之間雖然沒有簽下和平協議,但戰事也慢慢地平息了下去。

  契丹與齊國之間默契的和平現在已保持了近二十年了。

  崔顯當時是看透了齊君的方方面面,即使契丹沒再來找崔家全族人的麻煩,即使是崔顯之父給崔顯留下了一份“安定的遺產”,但崔顯知道,哪天齊君若是不高興了,自己的下場未必會比自己的父親好到哪裡去。

  在齊國居住了幾年之後,崔顯以家長的身份與眾族人合議了一下,然後他便向齊君提出辭呈,要舉族遷往漢國去。

  崔顯帶著族人去漢國是沒有通知漢國朝廷的。

  但當時漢國太祖皇帝劉炯卻是親自在長安城外相迎,這讓崔顯受寵若驚。

  雖然漢國太祖皇帝沒直接給崔顯官位,但卻是送了許多住宅、金銀等物。

  崔氏一族是帶著財富來的,不缺錢花,但這還是讓崔顯很感動。

  其實太祖皇帝劉炯並不喜歡世家,他在位的那些年也是在積極打壓漢國的世家的。

  隴南趙家就是太祖皇帝給打壓下去的。

  劉炯之所以會出城迎接崔顯,是當時的韋閣老的提議,是他堅持讓劉炯這麼做。

  當時周室崩潰不久,稱王稱帝者多如牛毛,在相互攻伐之下,最後就只剩下了現在的這幾個大國。

  在這樣的局勢下,人才的重要性便馬上體現了出來了。

  亂世之中,草莽是比較容易出頭的。

  憑藉著勇悍,一次次地在戰場上活下來,極有可能就成為一代名將。

  但政才、謀士、教育家甚至是辨才,那可不是可以從底層平民裡可以選拔出來的。

  財富的分配決定了教育資源的分配,而教育資源的分配又決定了行政人才的優勝劣汰。

  低層平民是有可能會出現少量這樣的人才,但由於財富及教育資源掌握在世家的手中,真要選拔人才,最終還得從世家裡挑選。

  所以,韋閣老為了引進人才,與太祖皇帝劉炯進言,一定要以“買馬骨”的姿態去迎接博陵崔氏。

  劉炯雖然不太情願,但為了國家大事,最終還是妥協了。

  劉炯沒有馬上給崔顯封個官位,卻給了崔顯足夠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