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559章第二場有點古怪

雖然是老題材,但在徐鶴看來也能作出新花樣。

還是老一套,作文要先點題。

雖然論沒有八股那麼講究文體。

但畢竟是考試文章。

萬一哪個腦子不好的房官看了你第二場的考試內容。

開頭亂七八糟一通感嘆,不如直接點題抓住人心。

徐鶴思索一番後,落筆道:“天下有政本,人主誠有以重之,然後政從於其本而不分!”

……

雖然,人主苟有志一天下政政這,必期乎賢輔相也。

然所重者常未必賢,賢而未必終者,何也?

則其未有以定志於始也。

帝王之業貴定其志,定志而後天下之動貞夫一。

……

嗟夫,此伊尹告卷卷於“自周有終”之說也!

政之所出,豈有定形哉?

全篇完!

徐鶴這篇文章洋洋灑灑千多字。

在科舉中算是長篇大論了。

但長篇大論可不是誇誇其談說廢話。

首先徐鶴先把大領導誇讚了一番,說,陛下,你的位置是天命所歸,所有的政令當然都出自你。

接下來,照顧主要領導班子成員。

但就算陛下你再牛,那也要賢明的丞相輔助才是。

不過,宰相很多都是不賢明的,或者剛開始賢明,後來又垃了的。

這種情況是怎麼造成的呢?

我來告訴你,那是因為作為君主的你,沒有確定一個長期目標——“貴定其志”!

有了目標,大家才能嚮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治理國家跟管理公司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

如果你僅僅想守成,領導層集體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有的人就選擇擺爛,有的人就開始選擇攫取利益。

但如果你一個草創的公司,給管理層定下的目標是五年後上市,且你的行動計劃是確實可行的。

那你說這些管理層會不會為了將來上市後的原始股瘋狂加班?

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

說穿了一錢不值。

最後徐鶴舉了漢宣帝和唐憲宗的例子。

他們在位時,朝廷裡不是沒有賢相,可最後精核斷制,收攏權利。最後竟然禍起左右,大業中道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