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44章 八股文





但遇到務實的老師,你寫作時,一定要切合實際,拿出自己的想法見解,這樣老師才能給高分。




但以前你不知道閱卷老師是何許人也。




但這個時代不一樣啊,這個時代的主考官都是提前公佈的。




你只要讀讀主考官之前寫的文章,瞭解瞭解他的施政觀點,那就能從側面知道這位喜歡什麼樣的文風了。




“妙啊!”聽完徐鶴之言,謝良才激動地整個人身子都在顫抖。




其實徐鶴所說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歷史上明清兩代讀書人應考智慧的總結。




但在大魏朝,開國時科舉取士斷斷續續了好些年,朝廷似乎一直沒找到科舉的最終考察方法。




但到了大魏朝宣宗皇帝時,終於決定了用朱子學說為正解,以四書五經為考題出處,考八股文。




而且還規定了八股文的具體寫作規矩。




八股文又叫經義、制義、制藝,總的來說是一種為了考試服務的專用文體。




在這之前,國朝考試大量使用過二股、四股、六股構文,甚至還有按照題目,將文章分成兩部分寫的二截文。




更有甚者,最後有的考生乾脆用古文之式來寫!




宣宗皇帝可能是個格式狂魔,覺得這樣亂七八糟也不是個事兒。




所以就跟大臣們一起結合參考了宋代某些經義中分股對偶的做法,從而定下了八股文體。




何謂八股?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也。




全文要將自己代入成為孔孟先賢,用他們的語氣寫作,不可自由發揮,文體規格需要按照規定書寫,且不允許用庸俗的典故褻瀆聖人。




因為是初創文體,到現在也不過七十多年的光景,所以八股文發展到現在一題到手,必循規蹈矩,自文章開頭一直到結尾,不敢有一言倒置,故而簡樸古拙是有了,但工整性和文學性就差了很多!




而徐鶴受謝夫子啟發,他雖然不敢擅動八股格式,但他卻想出了一條新路,也就是古文和時文雜糅,給八股增加一點文學性,減少一點經學性。




從而讓讀者覺得文章豐滿有趣、朗朗上口。




而這無疑讓謝良才這個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循規蹈矩作文的人心潮澎湃,彷彿被人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