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9 作品

第715章 京城事多

底下的柳婧妍等一群港城人,皆是眼神明亮。

這倒真是個好點子。

在內地招人確實不好招,人家一名幹部停職留薪下海,也不好再加入另一家公司,自己闖蕩做生意是他們的首選,假如有懂無線電的技術人員也有這種想法,那麼華電提供的外包模式,無疑是一個極好的生意路子。

肯定不缺人找上門尋求合作。

但丁倫他們四個內地人,對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並不確定。

“以我們的招聘標準,這類人在無線電相關事業單位裡肯定是技術骨幹,偶爾幾個有可能,真的會有一撥一撥這樣的人選擇下海經商嗎?說白了,就是一個機關單位,或者一個地區的無線電工種的體系內,必須有一撥相熟的人一起下海創業,才能組成一家公司,才能完成我們外包的業務。”丁倫提出他的質疑。

“會,我們的這個外包模式提出來,對於有心人而言將是一個契機。”李建昆回道。

有些還未發生的事他不好說出來,一九八四年不僅是一個全民經商的年份,也是九二年之前最大的一次下海潮。

一九八四年最受歡迎的職業有三個,分別是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和廚師。排在最後的三個則是科學家、醫生和教師。

當胸有不平的知識分子,遇上了改開後私營經濟對人才的極度渴望,知識分子下海潮就此興起。

一九八四年人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們都下海吧。”

同時一些段子也將流行起來,比如“手術刀不如剃頭刀”、“搞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等。

社會風氣如此,搞私營經濟巨大的利益誘惑著僅僅只能說剛脫離溫飽線的人們,這時一條現成的財路擺在眼前,沒幾個人能忍住不心動。

李建昆預測華電一旦發佈尋求外包商的告示,或將在全國無線電行業內掀起一場風波,會使得國內一下多出不少無線電公司。

他正好藉助這些公司,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BB機的全國普及。

此事便這樣定下,會議開到中午才結束,末了大家離場時,李建昆喊住了初次過來特區的柳婧妍:“寶通公司的情況怎麼樣?”

“苟延殘喘。”柳婧妍說,“受中英談判的影響,港城的經濟形勢越來越糟糕,英資大量撤出港城,寶通公司的老客戶基本又是英資企業,現在已是強弩之末,隨時都有可能破產倒閉。”

“你這邊再努把力,我希望儘快。”

“好。”

拿下寶通公司,李建昆的芯片產業的計劃中,諸如晶圓廠,也就不算毫無基礎。產業園正在建設,在產業園落成之前,他必須儘可能地整合相關資源。

下午再次召開一場會議。

研討的正是芯片產業園的建設,以及當下或往後可能會面臨的問題,緊急事立馬解決,往後的阻礙,也要提前捋出一個大致的解決方案。

兩天後,李建昆總算把未來半年內的工作規劃到位,交給手下人去執行,他卻來不及喘口氣,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火急火燎啟程回京。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