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291章 論敗家沒輸過

安史之亂使得河北民生凋敝,地方和中央互相猜忌,結果就是河北江淮這唐朝的兩條大腿直接斷了一條,中晚唐的錢糧財賦基本都仰仗江淮,通濟渠成了唐朝的唯一命脈。

這種情況下,汴州成了維護漕運安全的新平衡點,並最終取代了洛陽的地位。

事實上北宋也是吸取了唐朝的教訓,定都汴京實質上就是將軍事、政治、財賦、漕運(交通)的關鍵節點重疊在一起方便朝廷掌控。

在早期趙匡胤或許真的動過遷都洛陽的心思,畢竟972年時汴梁一年的漕運不過五十萬石,遷都洛陽的損耗完全承擔得起。

但十年後,汴梁一年漕運就已經激增至四百萬石,並且在二十年後更是激增至六百萬石,巨大的漕運壓力使得遷都無異於在心臟上動刀子,稍有不慎就是自絕。

只不過,後來金朝的長驅直入也證明了趙光義所說的定都“在德不在險”完全就是一句空談。】

“這兩渠,乃是人力所為乎?”

劉備再次倒吸一口涼氣。

地圖上標註的清楚,這北面的那條水渠從老家涿郡起,勾連黃河,南通江淮,其工程之浩大,只需想想就讓人咋舌。

這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這唐朝竟能修如此大工程?怎麼完全沒聽這後輩提過?

“此非唐所為,乃是隋之功。”龐統搖頭道。

多看兩眼就明白,這每一段水渠旁都有一個時間標註,恐怕就是此渠的完工時間。

而再根據那氣溫變化圖上的標識按圖索驥便可知,這長渠應是這短命的隋朝所興之水利。

“然此渠真乃……”龐統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抒發感想。

這幅圖將對簡單,孔明輕易就將其描了下來,隨後蹙著眉一段段點過去有了自己的猜想:

“此渠之功,應為合前人功績,疏浚舊渠。”

首先修長的食指就在邗溝上點了點:“此渠乃吳王夫差時所開鑿,且那時還有鑿黃溝,連泗、濟二水。”

隨後食指上移點了一下道:

“曹操亦有開白溝通黃河清河,為徵烏桓亦有開平虜、泉州二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