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74章 豪強進化




“那唐之周邊我等尚能謀劃征伐,然如那大秦之地,相隔數萬裡,如何兵伐?”



“只是後世似乎對儒生略有偏見?”



房玄齡起身,一邊踱步一邊搖頭道:



“齊魯之儒懂什麼經濟之策?裝腔迂闊,讀經書不曉通變,言聖言而不明治國。何言偏見?”



說著說著房玄齡腳步一頓,看到那閻立本的畫紙上,大唐國主正在活靈活現的捧腹打滾。



房玄齡只當沒看見,趕緊踱開,隨口問道:



“只是不知這穿越是何意?”



杜如晦倒是還有印象:



“此前光幕有語陛下穿越劉禪,讓人入青史,想來應是後世奇詭之談。”



相較於這小豬陛下,初唐有完整的漢魏晉和南北朝能夠參考。



因此這對於鹽鐵、商稅以及太學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便只能從細枝末節才猜測了。



幾臣默契的對豪強之說避而不談,不是陛下開頭的話實在難以把握尺度,但各自心中都有心思。



【東漢是豪強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失去了皇權的打壓,豪強也開始變得多樣化。



在劉秀廢除了郡國的武裝力量之後,地方上擁有大量土地的豪強進化出了莊園地主這種究極形態。



其中佼佼者是漢桓帝時的崔寔,他這位首屈一指的具有文化的大地主甚至寫了《四民月令》來指導其他地主們怎麼管理莊園。



在這本書中就能看到,一個合格的莊園需要包括農業、養蠶、紡織、釀酒、製藥、養馬等產業。



軍事上需要有角弓弩,練五兵,習戰射,武庫和輜重車屬於標配,武帝時有的塢堡在這一時期成了莊園標配。



而如崔寔這樣的大家族,莊園內兼具農林漁牧副的特點,足以關起門來自己生產,給主家提供豐富的物資支持,從而安心攫取政治權利。



比如崔寔,祖父崔駰是著名學者,與班固齊名,父親崔瑗亦是學者,與大儒馬融、張衡乃是摯友。



堂兄崔烈,官至太尉,侄子崔鈞,乃是三國名士,字州平,與諸葛亮相交莫逆。



崔寔家族起於涿郡,後改至博陵郡,也就是後來那個很著名的,甚至引得二鳳忌憚的博陵崔氏。



雖然唐初時二鳳親手打壓,但晚唐時博陵崔被公推“士族之冠”,終唐一朝出宰相十六人。



不過唐後聲音就驟減,大概是經歷了五代十國之後終於被重創了,在南宋博陵崔徹底沒落。



另外一種豪強則是藉著東漢開國的這股學風走上了另外一條路子:經學化而後世官化。



簡單來說就是先用家產做學問,做學問之後養名,養名完畢之後就正式入仕途掌權。



因為當時的大儒是可以自己收弟子的,因此只要有點錢的豪強即使不能送兒子入洛陽念太學,也會送到本地大儒那裡,與其他豪強交好結黨。



這條路線走的最順的是弘農楊氏,雖然他們自己不認,但都知道是始於分項羽屍的赤泉侯楊喜。



楊喜曾孫楊敞為昭帝時丞相,司馬遷女婿;楊敞玄孫楊震官居東漢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為太尉,有四世太尉、東京名族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