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行者北冥 作品

第五百一十九章:地皇后土(終)獸終人起

 因此中國古史呈現出的趨勢就是,理論上時代越早的先王,實際上出現在文字中的時間反而越晚,因此先有五霸再有五帝,先有三王再有三皇。 

 當肅寧從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開始講起,一路把脈絡講到春秋戰國時期,終於給自己的演講畫上句號時,回答他的是戴文瓘純質的眼神,以及“三王是誰”的這個問題。 

 肅寧聽到這話的剎那間,當時一口氣就差點沒上來,忍著把傻屌老闆暴打一頓的衝動,繼續對戴文瓘解釋道:“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哦哦哦你這麼說我就懂了,我就說我怎麼有印象,”戴文瓘十分了然的點了點頭,《三字經》這他還是背過的。 

 然後戴文瓘立馬又問出下個問題:“可為什麼是周文武不是周武王?這樣加起來三王不就有4個了嗎?” 

 肅寧講到這些的時候一向是最來勁的,鍾善澤感覺他們這群人有獨立的小圈子,裡面說著一些正常人不太會懂的東西。 

 因此肅寧忘記了剛剛的不快,立刻開始興致勃勃的解釋起來:“我剛剛不是說過原因了嗎?這些本質上都是先秦諸子不知道從什麼資料中編出來的。” 

 “所以範寧注的《春秋穀梁傳·隱公八年》“盟詛不及三王”中說,三王,謂夏﹑殷﹑周也。夏後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會。” 

 “然後趙岐注的《孟子·告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中說,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是也。” 

 “不看注的話也有,比如《屍子·卷下》說“湯復於湯丘,文王幽於羑里,武王羈於王門;越王棲於會稽,秦穆公敗於崤塞,齊桓公遇賊,晉文公出走,故三王資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一連串古老的文獻又把戴文瓘聽昏了,只能從肅寧說的最後一句話問道:“怎麼五霸也只有4個?” 

 於是接下來肅寧要做的事情,就是詳細闡述五霸這個文化概念,是如何基於七雄的基礎上而誕生,以至於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