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北溪文社

    在書鋪書社裡, 時常會有一種時評小冊子,薄薄一冊,不定期付印, 是各個書局為了推介自己每季出的新書, 付潤筆費請一些人討論討論當下時興的議題, 每逢科考之季, 還分析分析往年的時文論證,為學子們提供一些參考和行文的思路。

    時評的冊子屬於贈送的性質,賣別的書的時候搭售的, 並賺不了什麼錢,京西書局等財大氣粗的書局為它贊助費用。

    金州的時評冊子, 皆由本地北溪文社出品, 幾家大的書局為北溪文社提供經費的支持,北溪文社把時評冊子刊印出來之後,送在州內的各個書鋪書社散發。

    譚蘇琦在寧風書鋪看到過這種冊子,可能是為了節省經費的緣故,印製粗糙,有些像古代版的本地生活指南週刊,裡面最受歡迎的是跟科舉考試相關的信息,兼有各個書院的八卦, 還有一些金州城內的生活消息,甚至根據季節的變換,會列舉一些不同月份出去在城外郊遊的景色優美的地點推薦。只不過禹朝的這種小冊子刊發不像現代的雜誌期刊這麼成熟,最大的缺點在於, 出版週期十分不穩定。

    譚蘇琦初看到這種時評小冊子的時候,覺得很是好奇,期刊或者雜誌的理念這麼早就開始在書社裡存在了, 她還一度想要攛掇段雨茗辦一本這種時評冊子,若是發行量大,還能收點兒廣告費什麼的。

    後來她就主動放棄了對這種小冊子的興趣,蓋因禹朝的文盲率太高,若是能識字,就比大多數普通人好太多了,期刊雜誌什麼的,根本就沒有什麼市場。

    金州只存活了一家北溪文社,還是靠著各個書局書社的貼補,才不至於倒閉,根本就養不活第二個文社。

    譚蘇琦在寧風書鋪看到了新出的時評冊子,薄薄一本,散發著油墨的芬芳。

    “新印出來的嗎?”她問。

    最近不是科舉的時節,怎麼出的這麼頻繁?上一本好像是在一個月前。

    竹林不動聲色把那一摞冊子往一邊撥了撥,“剛送來的。”

    譚蘇琦隨手拿起一本,“有什麼新的消息嗎?”

    竹林下意識想要伸手

    阻攔下,在譚蘇琦疑惑的目光中,竹林把手收了回去。

    譚蘇琦翻到第二頁,就看到一篇針對《胡十一郎》的書評,洋洋灑灑寫了兩頁紙,最終的評語是八個字:胡編亂造,譁眾取寵。

    她前後翻了翻,除了這篇對胡十一郎的書評,其他還是些跟往常無異的無聊內容,因著現在不是科舉的時節,所以沒有多少內容的更新,連金州城外的賞楓佳地都寫上去湊數。

    竹林見她反反覆覆掀著那頁書評看,說道,“許是別人看了《胡十一郎》銷量這麼好,有些眼紅,所以寫了這篇抨擊話本的書評。”

    譚蘇琦疑惑,“時評的小冊子上,經常會有書評嗎?”她以前怎麼沒注意,有人對話本這麼感興趣,還廢了這番筆墨來寫書評。

    “偶爾有幾篇,但是評話本的很是少見,多是些跟科舉考試相關的書評。”

    “那這篇就是,故意的。”譚蘇琦看了看落款,上面寫著“季風”,“這個落款,季風,你可知是什麼人?”

    竹林搖搖頭,“我經手的冊子,沒有記得有季風的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