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501章 鐵?鋼!

    古代達不到這樣高的溫度,只能採取較低溫度的工藝:如塊煉滲碳鋼、炒鋼等。

    “西漢時期,由於鼓風技術的提升,火焰溫度可以穩定地達到1200度以上,而從生鐵中脫碳,也正是需要在這樣的高溫條件下才能進行。”

    “雖然高爐,鼓風機,木炭我全都有了,但終究比較粗糙,達不到這個程度,但溫度也絕對超過了一千度,所以,我想試一試製作百鍊鋼。”

    百鍊鋼,這種技術並不神秘,就是將鐵反覆加熱反覆鍛造,去除其中的碳和雜質,最終的產品被稱之為百鍊鋼。

    最簡單的,將鐵變為鋼的方法,卻也是最消耗體力的。

    “當然,能不能成功我也不確定,只能看運氣。”

    鍛鋼即便失敗,也不會影響畢方製作一把鐵刀,都是去除雜質,得到好鐵的過程。

    “可惜了,我們沒有鐵礦石,否則可以嘗試一下炒鋼法。”

    炒鋼,華夏人發明的一項重要技術。

    但這一技術幾乎讓古代華夏人開了外掛,此後一千多年這個技術都是華夏人獨佔。

    “漢代對匈奴的軍事逆轉,除了良馬抹平了速度差距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武器比匈奴精良太多,鋼在那個時代太超前了。”

    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

    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這是《漢書》裡陳湯的原話。

    意思是說匈奴之所以五個才能打得了漢軍一個,就是裝備不行。

    別說銅了,生鐵在百鍊鋼面前就是渣渣,何況據考證當時匈奴大量使用的材料是牛羊骨。

    這怎麼打?

    對面有高達啊!

    “所以很多化學史的研究專家至今非常好奇,我們華夏並不是第一個發現鐵,用鐵歷史比兩河流域晚了近千年,但僅用兩百年的時間就有了這麼大的進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尚不清楚。”

    【是外星人!】

    【華夏是東方的一頭雄獅啊!】

    【亞洲人真的很聰明,至少在數學上是這樣的】

    【我們勤勞勇敢!】

    “百鍊鋼是炒鋼之前的做法,就是將鐵反覆加熱摺疊鍛打,讓其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消耗碳,還能使鋼的組織緻密、成份均勻,雜質減少,從而提高鋼的質量。”

    畢方換了隻手拉動風箱,同時用木棍攪動爐內的亮橘色的鐵塊,增加氧氣接觸。

    “但生鐵未必最終都能煉成鋼,除冶煉技術以外,也跟鐵本身品質有很大關係,其中可能含有硫、錳等多種元素,同樣的技術,可能效果好,也可能就不行。”

    “所以我們在看干將莫邪之類的故事時,經常會看到鑄劍不成,或許就是古代冶金技術的真實反映,但古人會將此腦補,比如上天懲罰之類。”

    不管是古人,亦或是社會上的普通人,基本都不懂什麼鐵和鋼裡頭碳含量不同,只知道這倆用起來不一樣。

    經驗主義既是如此。

    屏幕前的觀眾也一副大漲見識的模樣。

    【以前學過,但具體的,全忘了】

    【這是真的牛蛙,夢迴課堂】

    畢方的這點鐵能做出多少鋼?

    古人也早早的給出了答案。

    晉、隋間著作的《夏侯陽算經》卷中《稱輕重》節,裡面有兩個算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