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辰 作品

第177章 略懂略懂

    韓熙載、高遠、徐清婉聽著蘇宸的言論,表情微怔,皆是露出沉思之色。

    這些話糙理不糙,都是熟讀經史之人,稍微一結合,也能體會到蘇宸這番話背後的深意來。

    不過,士農工商的高低劃分,自古以來就是思維侷限,使得世人都尊敬讀書的士子,覺得工匠和商賈都是賤民,在社會上地位較低,甚至許多朝代,連穿衣的顏色和布料都有要求,禁止商賈穿華貴衣衫走在街上。

    酒席上的徐家父女,高遠等人都是飽讀詩書之人,對工與商輕視也屬正常,若不是韓熙載三朝元老,對朝廷局勢有所透析,認為唐國如今靡靡之音過重,追求奢華文章,缺少了實幹型人才以興國。

    他想是想到了,但韓熙載卻一直苦於無人可用,如今發現了蘇宸這個與眾不同的讀書人,似乎心中諸多猶豫和困惑,也迎刃而解了。

    韓熙載覺得,這就是他所需要找的實幹型人才!

    用對了此人,發揮作用,或許能夠改變唐國的局勢。

    徐清婉提出自己的顧慮道:“可這些終究是技巧,一時生意,不能形成理論,讓更多的人學習和推廣,於國的用處,僅限於物產的豐富而已,很難形成一國之新氣象。讀書識字,教化世人,使得百姓知榮辱,懂禮教,識文字,代代相傳,哪怕朝代更迭,學問卻不會斷絕,這才是大道。”

    其實這也是所有讀書人的道,儒家的道!

    社會之所以把“士”放在首位,就是因為文明傳承,靠讀書士子們研究學問,代代相傳,不受朝代更替影響,不受南北的侷限,授業解惑,飽讀詩書,陶冶情操,提高素養,社會才能有進步。

    蘇宸微微點頭道:“不錯,這的確是讀書的作用,我們之所以脫離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不再像原始人那樣愚昧和群居洞穴,就是因為我們有了文字,有了教化,有了學問,禮儀教化成熟了,社會秩序穩定。但社會發展是由於精神和物質兩方面一起推進的,如果不發明紡織布料,百姓就依然穿著樹皮;不發明火種,百姓還要繼續吃生肉;生活中的陶瓷、桌椅、油鹽等,都是工商之物。”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有墨家、雜家等,研究格物和生存必須物品,只是後世沒有重視而已,便一直沒有形成系統的學問,若是我們唐國能夠建立學府,將工匠商賈之學給規範化,系統化,那麼朝廷就會獲得更多的實幹型人才,精通算術、水利、建築、冶鐵、醫學、造船等諸多系統知識,代代相傳形成科技力量,社會必將會有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