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小豬兜兜風 作品

第226章 行硪唱號



            

            

            二月下旬,經過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準備後,禹州大興河工。

二月二十二正式動工這一天,密密麻麻的人群從河邊一直排到了大壩下,所有人的臉上都寫滿了虔誠。

興河工之前,先要祭河。

黃河祭祀始於夏商,盛於隋唐,到了大周,河患頻發,官方和民間對於河神的敬畏和崇拜愈發深厚。

沿河兩岸隨處可見供奉河神的廟宇,朝廷還對河神封官封爵,命地方官年年祭祀。

禹州自然也不會例外。

此時此刻,密縣城外三十里的河岸邊,一名老河工正赤著上身、頭戴柳條圈,手捧信香,帶著數千名民役,面朝大河以最隆重的大牢之禮祭祀河伯。

衛辰不信鬼神,但心中始終對自然存有一份敬畏,因此他並沒有嘲笑這些河工的愚昧與無知,而是站在不遠處,靜靜地望著眼前這一幕的發生。

祭河儀式完成後,衛辰來到河邊,與河工共行奠基之儀,並召集眾人訓話。

這一系列走過場的儀式,衛辰在科考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當時他常常對此感到不滿,認為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繁文縟節。

可今天回過頭去看,卻有些與以前截然不同的觀點。

唯有慎始,方能敬終。

行大事前,必須通過一系列形式塑造出莊重的儀式感,如此才能讓人從內心深處認真對待此事。



當知州衛辰親手將一鍬土鏟入小車內,人群中頓時響起一片歡呼和掌聲,眾河工按照事先的安排拿起工具走上堤壩,掄起膀子埋頭苦幹。

至此,天佑七年的“禹州河防改造工程”終於在一聲聲嘹亮的號子聲中正式動工。

衛辰帶著趙策英和顧廷燁等人以及一眾密縣官員,來到了河灘上巡視。

從廣闊的河灘上放眼望去,但見數千名光著上身的漢子正熱火朝天地在堤邊幹活,陽光將他們古銅色的肌膚照得發亮,透露出一股陽剛之美,場面蔚為壯觀。

而就在衛辰幾人不遠處,八名漢子正圍在一起“行硪”。

所謂的硪,通常是一塊圓形的大石頭或者鐵質的餅狀物,重量在幾十斤到百餘斤不等,周圍繫著若干根繩子。

而行硪,則是打夯的一種形式,廣泛使用於黃河中下游地區,主要用於修堤築壩的時候夯實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