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光拾火 作品

第129章 我好像變聰明瞭

 熊宇涵沉默片刻,問道:“我可以先了解下這個項目的具體情況嗎?”


 艾美麗點頭:“當然。”


 然後她扭頭看向周童。


 周童顯然早有準備,上前一步,將手中的液晶板遞給熊宇涵。


 “這是本次項目的核心檔案,所有的規劃設計與實施細則都在裡面,你可以拿回去慢慢看,但是不能拷貝,不能外傳,否則將以‘危害國家安全罪’論處。”


 熊宇涵接過液晶板簡單掃了一眼,封面標題寫著“伏羲ai注靈項目”幾個大字,標題下方以紅色標註著“絕密”字樣。


 周童繼續道:“要了解這個項目的重要性,得從這個項目的由來說起。”


 “十年前,紅客組織‘天網’在追蹤黑客‘幽靈’時,意外偵測到互聯網上有‘超智慧體’存在的痕跡。”


 “所謂‘超智慧體’,簡單來說就是‘數字生命’,是超脫了人工智能範疇,誕生了自我意志的ai。”


 “當然,這已經不能稱作‘ai’,我們稱之為‘超體’。”


 ……


 “超體”的傳說早在21世紀就已經出現。


 &世紀初,互聯網依靠“社交網絡”走入人們的生活,並逐漸在學習、工作、娛樂、消費等方方面面使人們形成依賴。


 隨著時間推移,人類社會與信息網絡深度黏合,在科技、教育、軍事、醫療等諸多領域都形成了牢不可破的依存關係。


 大數據、區塊鏈、虛擬貨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概念層出不窮。


 人類作為信息生產的核心,逐漸在互聯網上形成了自己的信息畫像、數字基因。


 信息共享加速文化交融,互聯網成為人類思維延伸的觸角。


 龐大的數字神經網絡將整個地球和人類世界包裹其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超級大腦”。


 在這樣的數字生態背景下,誕生“超體”似乎也就成為可能。


 不過“超體”傳說的出現,還有另一個更加確鑿的因素。


 &世紀末,信息科技發展到巔峰,有科學家開始嘗試以“記憶遷移”的方式探索長生。


 把人格記憶上載到虛擬世界,以數字生命取代血肉生命,由此獲得永生。


 該課題曾盛極一時,後因倫理問題被官方叫停,並在諸多技術瓶頸的阻攔中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