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773南澳

今年六月,曾一本打聽到俞大猷命廣東水師前往福建,遂帶兵偷襲廣州,想大掠一番。

偷襲很成功,擊敗附近明軍後,在廣州城外和附近地區大掠一番,隨後又在赤灣、東灞等處擊敗明軍。

本來還想順勢攻打附近其他沿海府縣,可聽說俞大猷命令已經集結的浙、閩、粵三省水師戰船南下回援,又有澳門華人海商集結的武裝商船趕來救援,所以果斷選擇撤退出海,先把從廣州附近搶來的戰利品銷贓。

退走時,還把朝廷打造的數十艘新造戰船挑揀出即將完工的幾條開走,其他的全部付之一炬。

這次戰事,無疑是俞大猷從軍以來最臉上無光的一次,他被曾一鳴海盜圍在廣州城裡不敢應戰。

事發突然,他根本來不及整兵備戰。

而這次再來,也是因為暫時沒有選擇好要攻打的目標,所以先臨時停靠在南澳島上,打算偵查明軍動向在做計較。

南澳島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北上可攻打福建,西進則是廣東沿海,若明軍勢大就立即南遁。

至於明軍的水師,說實話,曾一本還真不看一眼。

明朝水師又稱大明水師,是曾經世界第一的中國海軍,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兩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師。

在明成祖鼎盛時期,明王朝擁有各類船隻三千餘艘,其中巡船千餘條,戰船千餘艘,還有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漕船,其中還有許多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明初就在首都南京城新江口設立水師營,造船四百艘,所轄沿江諸郡,上自九江、廣濟,下抵蘇州、泰州,中包安慶、太平。

而為了解決倭寇的侵擾,置水軍等二十四衛,每衛船五十艘,軍士三百五十人繕理,明朝水師正式成立。

之後更是以方鳴謙提出“倭海上來,則海上御之耳,請量地遠近置衛所,陸聚兵,水具戰艦,錯置其間,倭寇不得入,入亦不得登岸,則可制矣。”

此建議獲得朱元璋的肯定,成為明初海防建設的基本思路。

只是到了現在,衛所制度早已崩壞,自嘉靖朝倭寇再次大舉來襲後,沿海官府又感覺到海防壓力倍增。

匆忙之中,他們也只好儘可能的在地方上尋找可供徵召的對象,尤其是在海洋經濟發達的廣東地區,大量的走私海商被作為救火隊員使用。

到最後,索性將其納入編制,成為朝廷認可的水師。

而曾一本,曾經就是走私海商之一,自然也曾經被官府召入水師。

大明軍餉如果能夠全數發放,不克扣,不拖欠的話,對於大部分船民來說,雖然收入肯定沒有過去多,但是也能勉強接受。

可是就官府對明軍的後勤,很快就讓曾一本脫離明軍體系,幹起老本行。

走私海商,本就是亦商亦盜,所以重操舊業的曾一本絲毫沒有覺得有什麼不適,不過就是被官府通緝而已。

在大海上,官府又抓不到他。

而他的對手,明軍水師,除一部分是沿海衛所徵召軍卒外,還有許多就是他的老同行。

即便有俞大猷坐鎮,但在海上,他也絲毫不懼。

何況,隨著月港的開放,明軍水師的巡邏和防禦中心已經轉移到月港附近,才讓他覺得有了可乘之機。

站在大船船頭,看著手下一條條船靠上南澳島,曾一本一時間雄心萬丈。

“老大,該我們登島了。”

身後腳步聲響起,一個體型魁梧的大漢站在曾一本身後說道。

“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都安排好沒有?”

曾一本沒有回頭,依舊看著眼前這些大船問道。

“已經安排好了,老大。”

身後大漢答道。

“好,那我們上島。”

曾一本答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