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652提心吊膽

之後,則是各地減免錢糧稅賦,優免等條例,營造一種天下同樂之感。

魏廣德事前看過詔書,知道翰林院那幫老學究洋洋灑灑搞了上千字,低著頭聽著就好了。

就在他覺得雙膝有些痠痛的時候,終於聽到上面念道最後了。

“詔告中外,鹹使聞知。”

“臣等遵旨。”

徐階老邁的聲音響起,隨即百官齊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日,整個京城一片歡騰之象,其中有在京權貴刻意營造的氣氛,也有因減免錢糧和大赦天下讓百姓歡欣鼓舞。

這種氣氛,隨著詔書自京城向其他府縣傳遞擴散,大明朝各地在未來十數日裡都會陸續沉浸其中。

之後,廷試的旨意也終於下發,以建極殿大學士徐階、武英殿大學士陳以勤、武英殿大學士張居正、吏部尚書楊博、工部尚書雷禮、戶部尚書馬森、兵部尚書霍冀、左都御史王廷魏廣德、殷士譫、李邦珍、諸大綬充讀卷官。

至於李春芳不在讀卷官行列,則是因為這幾日他病倒了。

會試不僅是對考生學識和身體的考驗,其實對主考官來說也差不多。

唯一有變化的是在旨意發出後,大學士陳以勤以其子也參與殿試請求迴避,隆慶皇帝駁回這道奏疏後,陳以勤再度上奏懇辭,乃許之。

隆慶二年殿試,隆慶皇帝定下的考題不出意外,以“朕惟君天下者,興化致理,政固多端,然務本重農、治兵、修備乃其大者.”

這道考題,要求考生從“農業”、“兵備”兩大方面總體地論述治理國家的策略。

顯然,隆慶皇帝雖然依舊堅持“以農為本”,但對兵備似乎也更加重視,石洲慘案對他影響巨大。

至於殿試名次,依舊是按照讀卷官的潛規則,大抵是以會試成績為準,排出名次,將其中一部分答卷呈皇帝御覽。

對於“外攘內安之道”的題目,其實別說貢生,就算是在朝堂上考校,答案也會五花八門。

從排名最靠前抽出十餘份卷子,又從三甲前列抽出數份,一共十七份考卷進呈,由徐階帶著所有讀卷官送入中極殿。

但是,讓大家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隆慶皇帝對這些考卷在閱讀後都不甚滿意,遲遲無法定下狀元人選。

良久,隆慶皇帝終於說道:“把散卷靠前的提來,朕再看看。”

顯然,皇帝對他們這些讀卷官定下來的名次並不認同,眾人的視線不由自主落到徐階身上。

魏廣德和殷士譫也只是悄悄對視一眼,互相都能看出一副無奈之情。

會試也考策論,其實黃鳳翔、趙志皋等人的文章作的也極好,至少魏廣德覺得還算可以。

隆慶皇帝這番作為,也不知道是針對徐階,還是在對他啪啪打臉。

畢竟,會試主考李春芳可沒在這裡,副主考他還在讀卷官中。

很快,有內侍取來殿試考卷,隆慶皇帝居然親自翻看起來,也不由徐階去選取,直接一份接一份往下看。

殿試考卷,都是按照名次放置的,隆慶皇帝這麼看倒是讓魏廣德暗中鬆了口氣,只希望他儘快找到一份心儀的卷子。

不敢想象,若是把全部三百多份考卷看完都找不到一張合格的狀元卷,對他和李春芳來說是多大的打擊。

好吧,就在這個時候開始,魏廣德不可避免的生起一絲對督考的恐懼感。

以前參加考試的時候,只是希望自己的卷子能過入選就謝天謝地。

沒想到到了現在,他的位置已經顛倒,成為批閱卷子的人,居然還是提心吊膽的。

“嗯?”

翻看幾份考卷後,隆慶皇帝似乎是看到一份合適的卷子,嘴裡不由得念道:“臣聞人君之治天下者也,必安攘並舉而後可以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斷並行而後可以收天下之實功”

“就他了,拆彌封。”

讀完全卷後,隆慶皇帝終於開口說道。

彌封被拆開,原本排名二甲十五名的羅萬化一躍成為隆慶二年戊辰科狀元。(本章完)